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学之窗 > 生物教研组

学习生物教改新动向 助力课堂实践新发展

作者:王昌荣     发布时间:2018-8-9 点击数:2648

                            ——我校教师参加“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由《生物学教学》编辑部、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学生命科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生物学教学》创刊60周年暨“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于2018年8月7日至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科学会堂举行。我校生物组王昌荣报名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8号上午会议首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赵占良副总编作了题为“科学思维与生物学教学”的报告。科学思维是新课标提出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之一,赵副总编认为生物学科在思维训练方面的优势在于高阶思维,即辩证思维、整体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这代表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生物学课堂的教学应该渗透一定量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也就成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重要目的之一。    

    接着由17版新课标专家组成员、上海师范大学生环学院胡兴昌教授就《国家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他指出新课标有三大变化。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强调既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更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立德树人)。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课程类别,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选修课程(选择修习)。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课程规划、发展指导、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8号下午会议首先由上海市电教馆张治馆长展望在互联网+时代下生物学教学应有的应对与转型。张馆长总结了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教改趋势。他认为在此趋势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数据驱动教学进入个性化时代;每个教师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助手,人机协同课堂将大幅度减少讲述型教师需求;课程图谱完成,自适应学习广泛应用,让教学走进个性化和智能时代;虚拟学校与实体学校无缝融合,满足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屏读成为常态,技术深度融合会极大提升认知效率;每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支持面向人人的个性化学习;学习更加多样,创客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将成为主流,群智发展成为共识。当然他也指出虽然虚拟学校快速发展,但实体学校仍有存在的价值,到那时实体学校可帮助教育完成情感、体验和交流等目的。

    接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以“我们这个时代——梦中的田园牧歌”为题诙谐幽默地讲解当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思考。他用一组组数据直观展示了这个时代面临的人口危机、粮食危机、环境污染、水污染一系列问题。并引用近阶段美国的贸易战指出美国农产品高产、质优、价廉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农产品有大量的转基因品种,管理较为简单,进而引发大家对转基因作物的思考。最后他指出:农业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产业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口多、资源少所导致的必然后果。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靠对工业化自身的改造来解决。

    最后一个报告上海市延安中学生物特级教师王石老师结合自身学校实践,分享了新高考背景下延安中学生物组的课堂经验。他认为在时间紧、教学任务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应抓住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挖掘教材信息,重视语言表达,作业由自我评价到众人评价,往复进行,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对知识不断巩固。此外他认为在自招背景下应凸显生物学科特征、开展科学探究;针对实际问题,培养关键能力。

    会议的最后对优秀论文进行颁奖。本次全国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290篇论文,最终评选出66篇获奖论文。我校生物组王昌荣所撰写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考试作业设计初探——以社会责任维度为例》荣获三等奖。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42;累计访问人数:259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