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疆分部 > 新疆部新闻

新疆分部

    走进井冈山,红色教育润心田

    作者:贺良华 陆文文 苏阳 李芝艺     发布时间:2019-11-8 点击数:4193

                                             ——新疆部优秀学生井冈山研学

         11月1日—4日,我校新疆部40名学生来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进行了一次考察研学活动。他们身着红军服,肩挎红军包,初尝红军餐,重走红军路,追忆革命情,体验当年红军行军路上的艰难和困苦。

    在北山烈士陵园,被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特别是那洁白无瑕的无名烈士碑,让人肃然起敬。北山烈士陵园一共葬有48,000多名烈士,但只有15,744人有姓名留存下来。听讲解员说,他们在上战场之前,都要互相叮嘱:“如果这场战役里,我牺牲了。请告诉我的老母亲,他的儿子是在哪里牺牲的。”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给他们敬献花圈,向英雄们致敬。

    IMG_2136.JPG

    之后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记录了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

    穿过火炬广场,来到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井冈山茨坪故居,在那里大家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力量之源,那就是军民团结一家亲。而在小井红军医院和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更是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战士们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作斗争,而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就是要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

    IMG_2189.JPG

    黄洋界哨口,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发生地,师生们参观了纪念碑、壕沟、迫击炮。雨天上山,遇坡爬坡,逢沟跳沟,步履维艰,但想到当年红军凭借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挡住了敌人4个团的兵力,真是令人可钦可佩。站在巍峨的顶峰,望着下面云海翻腾,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爬了141个台阶之后,就来到有毛主席题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和朱德题写的“黄洋港”三个大字的广场。大家重走了当时朱德带领官兵们挑粮上山的“挑粮小道”,参观了当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理会师的地方——龙江书院。

    最后来到的是毛泽东主席曾经的办公和居住地——茅坪“八角楼”,那是毛主席在井冈山住得最久的地方。走进毛主席的起居室,亲眼看见主席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理想不灭的年代。主席在如豆的灯光下,怀着雄心壮志,指点江山,写出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革命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IMG_2279.JPG

    在4天的研学中,大家重温革命历史,缅怀死难先烈,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情感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最主要的是领悟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二十一世纪是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我们披挂上阵,征战沙场,但同样需要内心充满理想和信念。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昂扬奋进的锐气,并把这种求真务实,敢创善闯的井冈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317;累计访问人数:2591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