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学之窗 > 语文教研组

逻辑教学专题研讨 ——以作文教学为载体,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思维教学实践

作者:李欣然     发布时间:2021-10-22 点击数:66613

 

2021年10月20日下午,高二语文组的邵瑞祥老师在文昌楼执教了一堂教学实践课,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语文教学专家邓彤基于邵瑞祥老师的这节教学实践课以及老师们对于逻辑教学的提问,为全体语文组成员作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逻辑专题研讨讲座。

114827ab2d3ca9fefaae66185460efb.jpg

d90ed89fb039f61b8695904ddaa4341.jpg

这堂逻辑教学实践课基于具体的语用场景与学生习作,希图以逻辑常识为有效工具,剖析学生日常语言运用与议论文写作问题中潜藏的逻辑症结所在,以落实“语言建构运用”与“思维发展提升”的核心素养。

d90ed89fb039f61b8695904ddaa4341.jpg

本节课以“理解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关系”“发现和矫治日常语用与写作实践中潜藏的偷换概念谬误”为核心教学目标驱动整个教学进程,以问答和讨论的课堂模式架构各层教学环节。首先以“你如何概述‘人’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而选择一些存在偷换概念这一逻辑谬误的语用场景,引导学生明确概念间的四种关系类型。在掌握了这一逻辑工具的基础上,学生又基于一些存在偷换概念这一逻辑谬误的生活实例与写作样例加以进一步的体认辨析,最终尝试运用这一逻辑工具发现并修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概念界定问题。

707358dd327d5ad86a6814c4f83f5c4.jpg

81b563a26e94e485d728328da867490.jpg

在随后进行的评课与讲座环节中,专家邓彤对邵老师的课堂予以了高度肯定,指出其“站位高,姿态低”:课程目标具有基于核心素养的宏观意识,具体课堂设计又切合学情实际,并没有直接将大学形式逻辑的内容直接下放到高中课堂进行逻辑知识轰炸,而是结合具体情境与教学活动进入了有效的学习过程。

ec28049323047a82906584305b6063e.jpg

0e6e6a70559bd7ffa9b8d15f4686cd0.jpg

针对老师们在一线逻辑教学中的质疑问难,专家邓彤以“重运用—重语言—重活动”这三大要点提挈逻辑教学的旨要所在。指出逻辑教学对于语言建构与思维提升的要求需要融通于随文教学与单元教学、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衣,不是橘子皮”,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逻辑学,需要特别立足于“语言即是思维本身”这一根本纲领,设计微型化、指向明、可操作、可检测、有意思的教学活动来推动学生对语言中的逻辑思考。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05999;累计访问人数:385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