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22日和29日下午,我校开展了面向青浦区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科技共享课程,本次参加人员有120多名师生。课程包括《电动小火车》、《自制收音机》、《手动放映机》、《3D打印机》,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更在实践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电动小火车:探索动力与机械的奥秘
在《电动小火车》课程中,学生们亲手组装电动小火车模型,学习基础的电路知识和机械传动原理。通过调整电机转速、齿轮搭配,他们不仅让“小火车”成功跑起来,还深入理解了电能如何转化为动能。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讨论如何优化轨道设计,让火车跑得更稳更快,展现了浓厚的探索精神。



自制收音机:聆听电波的奥秘
《自制收音机》课程带领学生们走进无线电的世界。从认识电子元件到焊接电路板,再到调试信号接收,学生们一步步完成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当耳机里传来清晰的广播声时,大家兴奋不已。这门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更让他们体会到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手动放映机:光影艺术的科学之旅
《手动放映机》课程结合了光学原理与艺术创作。学生们利用透镜、光源和手绘胶片,制作简易的手动放映机。在黑暗的教室里,当亲手绘制的画面投射到墙上时,学生们惊叹于科学的神奇。这门课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与成像,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影像技术的兴趣。



3D打印机:让想象触手可及
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3D打印机》课程备受学生欢迎。从建模设计到切片处理,再到打印成品,学生们体验了从“想法”到“实物”的全过程。学生们通过亲自设计打印了个性化创意花瓶,有的学生设计了镂空花纹,有的尝试渐变色彩,展现了学生们的无限想象力。这门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当一个个独一无二的花瓶从打印机中诞生时,科技与艺术的碰撞让课堂充满惊喜。



此次科技共享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课程,让更多孩子爱上科技,敢于创新,未来成为科技领域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成就梦想!我校将继续推出更多有趣的科技共享课程,为学生们搭建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
撰稿:刘健婷、曾伟锋
审稿:李伟、蒋磊
摄影:刘健婷、曾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