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参加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

作者:曾伟锋     发布时间:2025-8-29 点击数:780

 

2005年8月19至24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举行。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重要赛事之一,入围“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是首批教育部“白名单”竞赛项目。本届大赛主题为“科技少年 筑梦未来”,来自全国各地约2.5万余名选手齐聚乌镇,围绕三大领域20个赛道展开比拼,全面展现青少年利用信息技术在智能决策、传感技术、无人机运输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创新思维。我校学生杨宇辰、曹筠语经过市级比赛选拔,参加了此次大赛的“无人飞行器”主题赛。两位同学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除了成绩,两位同学在训练、比赛过程中收获更多,祝贺两位朱中优秀学子! 

学生比赛感想:

曹筠语:

无人机总决赛落幕,回望这段从接触到参赛的历程,热爱与成长的脉络格外清晰。

受家庭影响接触到无人机,其实在市赛比赛的那次训练之前,我曾后悔过是否继续参加无人机的比赛。兴趣刚冒头,对未知的恐惧就拽住脚步。

第一次的训练,了解程序,装无人机包括装电池、保护罩、机械爪、红外感应器,虽刚开始较为青涩,但也随着一次次尝试渐渐熟络了起来。程序的编写也慢慢的加速了,一套流程下来,10分钟之内也都能完成。但我知道,想要拿奖就必须更快更熟练。

刚参加市赛时,很忐忑,但好在也是相安无事的完成了,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踏上乌镇的赛场,来自全国的‘黑马’们带着各自的‘科技棱角’集结。轮到我时,比到一半,电脑突然出了问题,我只能改用手机比赛。手机操作时,屏幕小、触感差,每一步都要盯着图标反复确认,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可大脑逼着自己冷静——这是全国赛的舞台,不能因为意外放弃,好在最后完成了比赛。虽然有一点遗憾,但我不为此挂念。

从训练到比赛的整个过程就很有意义。无人机让我触摸到科技的温度,也教会我和未知共舞——最初怕的“不确定”,恰恰是成长的跳板。无论结果,这段和无人机‘并肩’的日子,都成了青春里闪着光的注脚。

杨宇辰:

无人机竞赛已经结束,我感觉这次的比赛过程十分精彩有趣,也让我收获不少。

最开始在七月,我和同班同学一起去参加市级无人机竞赛。当时我们无人机数量比较少,我就和另一个朋友共用一架。没想到朋友操作时不小心让无人机摔了下来,好在机器没什么大问题,我之后比赛也正常发挥,结果还算顺利。

到了八月,我又和另一位晋级同学一起去浙江桐乡乌镇参加全国性的无人机竞赛。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比赛,在比赛赛场时,我特别紧张,虽然不是因为担心编程出问题,而是怕无人机硬件出故障。偏偏怕什么来什么,我带了两架无人机,在调试和比赛过程中一架有了损坏,连更换了备用机翼也没修好;另一架又出现了网络连接故障,之前练习时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连了十分钟心态都不好了。后来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逐步排除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成功解决了问题,后面也正常比赛了,最后拿到了二等奖。这次比赛有惊无险,也是难忘的回忆了。

经历了这次比赛,我收获颇丰,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经历。这次比赛让我遇事更加冷静,也增强了我的独立性。虽然这次比赛已经过去,但一定会成为我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回忆。


撰稿:曾伟锋、曹筠语、杨宇辰

审稿:李伟、蒋磊

摄影:曾伟锋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52524;累计访问人数:3604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