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程】“智慧人生”哲学课程:在科学与宗教之间,以抽象理性探本质——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课
9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高瑞泉教授聚焦 “人类永恒问题” ,串联哲学核心议题与科学、宗教的角色边界,为大家继续讲解哲学的本质。

课上,高教授先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哲学的两大永恒议题 ,即“天人”(人与自然)与 “群己”(个体与群体)。
随后,高教授重点讲授哲学所要解决的“身心” 问题,指出其源于理性与欲望的冲突,表现为 “欲而不得”“欲罢不能” 的困境,引发大家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本质,高教授列举了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辨析了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区别。哲学不聚焦于具体可感的经验事物,而是提炼事物的本质共性与抽象规律,这种超越具体经验、探索本质的思维特性,正是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宗教关注信仰问题,但难用经验推断;科学能解释信仰起源,却无法验证。而科学与宗教间的 “空白区”,正是哲学用理性探索的领域。
最后,高教授总结,科学解决我们物理层面的问题,宗教给予我们精神层面的寄托,而哲学则是从玄学的层面,以理性抽象思维补两者之缺,为人类问题提供深度思考路径。
撰稿:沈亚燕
审核:马书生、蒋磊
摄影:沈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