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下午,青浦区高端教师教育主张研讨会李伟高中信息技术专场活动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青浦区教育局、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承办。出席活动的领导有青浦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红心、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姜虹、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甫光。特邀专家有华东师范大学王荣良教授,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谢忠新、孙时敏、余安敏,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张汶。参与活动的还有来自长三角吴江、嘉善的九位相关领导及学科教师代表,上海市信息技术学科“攻关计划”基地教师,青浦区“领航”、“拔尖”、“种子”计划主持人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代表,以及通过网络远程联线参与主会场互动教研的新疆克拉玛依市的领导和学科教师。
环节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甫光主持,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红心致辞。焦红心副局长代表区教育局对来自各地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欢迎,介绍了本区第六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的开展情况与取得的成就,强调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同时表达了对活动圆满举办的美好祝愿。

环节二:主旨报告
接下来的高中信息技术专场活动首先由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李伟老师作主旨报告《基于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报告中介绍了近几年青浦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种子计划”进行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科研项目的情况。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持续关注实施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他从学科工具论到素养观简单阐述学科发展历程,然后从思维视角看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以及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展开。李老师的报告立足教育的一线,通过结合近几年自身以及团队的实际案例,向在场的老师传递着有关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前沿气息,气氛热烈。

环节三:专题论坛
金泽小学齐惠文、青浦一中张瑜、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孙佳蕾、青教院附中张心诚、金泽中学张军建以及沈巷中学顾怡铤六位老师以“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编程教学实践”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论坛。团队成员从“先谋后动,知始有方——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躬体力行,和而不同——编程教学设计流程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有形可检,有数可推——高中算法教学中的CT评价实践”三个维度,阐述在双新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编程教学和如何在编程教学中落实计算思维培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今后的编程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环节四:教学展示
扎根学术,深入课堂,教学之路才能更加敞亮。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曾伟锋老师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课题是《生活中的算法——用Python实现“石头剪刀布”游戏》。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算法与程序实现”中的第三节,“常用算法及其程序实现”。课堂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亲自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并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关注问题的提出和任务的分析,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抽象特征,巧妙地实现算法的设计。曾老师课上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差异化教学,让有能力的学生走出座位帮助周围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共同进步。
环节五:联线互动
原青浦区援疆教师纪勇老师表达了沪克一家亲、沪克两地情,希望沪克两地在学科上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教育局李峰老师对于曾老师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以生活中的猜拳游戏作为主题,有利于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加强计算思维教育。
身处克拉玛依市的青浦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张杨旭老师对联线参加本次活动感到非常亲切,如同亲朋好友的聚会,饱餐学科的美食,分享各自的珍藏。他强调今后的沪克两地需要进行更深入而广泛的学科交流。

在云南支教的胡双庆老师也组织当地学科教师通过互联网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环节六:专家点评

王荣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活动最后是五位市级学科专家的点评。王教授在点评中分享三个感受,首先是对于活动的赞同,以信息学科为例,组成学科共同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老师们可以共同学习,并且学科共同体的存在对于教师发展非常有意义;其次,是从思维角度开展计算思维教学,意义不仅在于计算思维的本身,而是在教育本身;最后,教师要进行计算思维教育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一个非常正确的逻辑,教师应一种批判性思维来对待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谢忠新(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
谢老师指出在双新背景下的编程教学,更应关注核心素养,尤其是计算思维的渗透,曾老师的课堂是基于课标落实的学科内容教学,课堂强调问题解决方案,能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孙时敏(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晋元中学信息中心主任)
孙老师强调计算思维是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聚焦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关注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他高度肯定了青浦区研究团队对计算思维的评价研究,不仅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并且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的计算思维培养的路径策略与工具模型。

余安敏(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科技理事会副理事长、教师学研究会综合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余老师指出在本次活动中看到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新场景,让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的能力在真正的问题场景当中提升显现出来,同时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信息工具的使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更大的帮助,最终让信息学科实现它应有的育人价值。新教材实施刚刚开始,我们不应回避新的场景、新的问题以及新的概念,要把它进行梳理并且尝试建立一个体系,寻找有效的场景、研究更多的场景、创造更好的场景,以此让新的场景、新的问题以及新的概念,形成属于我们信息学科经典的场景、经典的资源、经典的案例。

张汶(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信息化部主任、上海市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张汶老师表示在今天的活动中,她看到了青浦的教师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作为宗旨,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开展教学。同时呼吁在座的教师,坚持学生的立场、儿童的立场,让每一次的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都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去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实践。
本次专场活动,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论坛、教学展示和专家点评等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汇报了两年多来的研究成果,取得圆满成功。活动展现了名师们前沿的教育主张,推广了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域发挥了领航的作用,为推进青浦教育持续向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