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8日,第一届上海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上海政法学院热烈进行。8日下午,大会圆满闭幕,来自上海市内68所高中的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

我校一行4位同学,冯钰洁、马贝戈、严丹清、吕晓峰,及一位带队老师王志刚,各自出发来到了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一届上海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大会主题为“青年视界——世界区域安全问题”,历时三天。本届模拟联合国大会共设立六个委员会,分别为SCO上海合作组织、UNS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CH英国下议院、UNHCR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GA3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MPC主新闻中心。我们聚焦在叙利亚局势、中东和平进程中的英国政策、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onflict area,European refugee crisis under globalization等议题展开议会讨论。
本次大会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政法学院联合主办,共青团上海政法学院委员会、上海政法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原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德毅,前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高玉生,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潘光,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夏小和,党委副书记吴强,副校长胡继灵,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徐速及上海政法学院职能部处、二级学院的专家领导们出席活动。
冯钰洁同学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SC)中担任科特迪瓦代表,吕晓峰同学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HCR)中担任厄立特里亚代表。他们都积极参与会议进程,积极提交各种立场文件、工作文件,在会场发言中也毫不怯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马贝戈和严丹清同学是主新闻中心(MPC)金字塔报和沙特通讯社的一员,驻场GA3,负责每日的会场简讯报道、新闻视频播报。
让我们走进同学们参加的会场--
S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高二二班 冯钰洁同学担任本次会议中的科特迪瓦代表。

本次安理会的议题是叙利亚危机,第一会期的主发言名单中,每个发言国家都提到了人道主义危机,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在之前的会议中卡塔尔代表就军队、政府军、反政府武装等方面说明了叙利亚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签订停火协议和叙利亚内部各方势力进行合谈的建议。

此后的会议中,代表们一改第一会期时的尖锐措辞,也一改只顾自己国家利益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做法,转变为真正关心叙利亚局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UNHCR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高二五班 吕晓峰同学担任本次会议中的厄立特里亚代表。
UNHCR的会议议题为全球化局势下的欧洲难民危机问题,前期的会议中代表们相继动议讨论有关难民安顿的详细措施、保护城市中难民的方案、建立安全区域和提供安全保障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在传统的委员会设置之外还设立了UNHCR会场这一软性关注难民问题的会场。
会议背景自2010年起,随着中东和北非动荡不定的局势,产生了大量难民并涌向欧洲,造就了严重的欧洲难民危机问题。
根据UNHCR的数据,到2016年底,有6560万难民而其中的半数是儿童,这也意味着全球两百名儿童中就有一名难民儿童。尽管大部分欧洲国家对难民接收有一个积极态度但是承载难民的限度始终有限,这就需要难民署的代表提出更多的合理化解决方案。难民们需要被接受与重获新生。

MPC主新闻中心--高二二班的马贝戈和严丹清担任金字塔报和沙特通讯社的记者。
作为MPC的记者,我们穿梭在各个会场间搜集材料采访代表并出版报纸。
也理解到了新闻如何作为在行政立法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利,对社会的监督与制衡。

再来听听代表们的参会感想:
横渠先生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君子的人生理想。参与本次的模联会议,让我熟悉了难民署的运作方式并将局限的目光放向世界,见自己,见众生,也见天地。(吕晓峰)
记起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并及时发出警报。”身为记者,我们应当在黑暗中点亮火把、照亮真实。当大家还在混沌中无知无觉,记者就应用一支笔、一页纸、一个镜头将信息传递。(马贝戈 严丹清)
身为安理会的代表,让我体验到了外交场上的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也让我对叙局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叙利亚和平的前景依旧渺茫,但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仍希望和平的曙光能再次降临在这片土地之上。
我们看到叙利亚乃至中东已承受太多的苦难,血腥的杀戮一天天地重演,叙利亚国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可仍有许多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此乱局中故意作梗,企图制造更大的混乱,这无疑是践踏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冯钰洁)

本次大会给予前来参会的高中生们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去接触国际热点问题,从外交官的视角思考问题本质与解决方案,让同学们感受到国际安全的重要性,理解我国的外交方针及政策。同时展现青年学子对国际关系的思考与态度。

三天的会议带给大家不少的收获:从能将英语熟练使用的像自己的母语一般的同学们身上,大家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从具有国际性的议题中大家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对国际热点问题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市会的规模与标准的流程也给学校的模联社打下了良好的雏形。
在模拟联合国的舞台,青年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等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方式、基础国际关系与外交知识,并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锻炼学生领袖才能、培养精英学生等等。希望大家以后能踊跃参加模联活动,交到更多不一样的朋友,看到更大、更好的世界!
诺贝尔说每一个人都是世界的公民。或许生活在远离硝烟的中国,我们并没有太关注世界上仍有地区陷于战乱之中,依旧有贫民窟里的孩子在等待着国际援助,依旧有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壁垒与障碍,依旧有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带来威胁。
但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人类正不断的寻找着,通往和平与繁荣的道路。我们在不断的谈判与妥协中均衡各方利益,达成诸多共识。我们也不断地尝试着达成和平,解决危机。
于模联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会议中我们积累的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对改善的思考,是我们厚积薄发的源泉,未来就是从这些开始。当今后的我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当中,有足够的实力做一些事的时候,就是我们实践这些思考的时候。
这才是抛开繁琐的规则和刻板的文件后最重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最好的少年时代,最好的青春韶华,在那些辛苦准备学术的日子里,在那些尽力斡旋游走会场的日子里,在那些半夜不眠和大家写着决议草案的日子里,在那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日子里,努力去直指歌舞升平背后的每一点一滴黑暗才是读书人所应探索的疆界,知识的最伟大之处凸显于我们在每一个黑暗的地方大声疾呼,才能在有一天让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