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北京研学侧记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北京是五朝古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这次朱家角中学的研学地点中,就有北京一名。
在暑假半个月的漫长等待后,学生们终于踏上了去研学的旅途,高铁上,他们还激动地谈论着北京。
高二一班朱颖:对于北京,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听说的状态,看过汪曾祺所写的胡同文化,看过网络上所拍摄的四合院的图片,了解过北京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和景点,可终究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学业的繁忙让我平常没办法经常出去旅行。一想到这次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北京研学,亲眼见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就情不自禁地感到激动,很感激学校可以给我这样一次机会。
第一天下午学生们就去往了孔庙国子监,沿着皇帝曾经走过的路线参观了孔庙,看到了“金榜题名”的石碑,形状奇特的参天古树,越过了“龙门”,随后他们参加了开笔礼,穿汉服、正衣冠、点朱砂、诵读弟子规、写人字、拜孔子。开笔礼过后,学生们参观了辟雍殿,看到了皇帝的龙椅。


高一一班柳浩:我们来到国子监,感受当时的文化印记,既然来到了这座古时的最高学府,我们当然要参加太学,点朱砂,写人字,这些无不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里对孔子的敬拜,所以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高二六班张方伟:在孔庙中无论什么建筑都能让我惊叹不已,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石碑,大大小小的石碑,这些石碑记载了当年教育事业的现状。在外围能看到一片碑林,上前细观,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明代首辅张居正、明朝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清代文人纪晓岚、清代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者龚自珍、清代帝师书法家翁同稣、清道光年间查禁鸦片的林则徐与邓廷桢、清北洋水师的创建者李鸿章、普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末代进士沈钧儒等。在石碑上见到这些名字真的是令我惊叹不已。跨越上百年的岁月,我与这些名人又见面了。
第二天,学生们先是参观了天安门广场,随后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为了避免堵车,他们起了个大早,却不想毛主席纪念馆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队,前来瞻仰的人已经很多了,足以看出毛主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领导了红军长征,组织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学生们也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安静地跟随人群参观完了毛主席纪念馆。
高一二班张诗尧:我们排了很长的队,经历千难万苦瞻仰缅怀毛主席的仪容,当我真正见到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回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历,仿佛感受到了毛主席“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魄。

随后同学们前往了国家博物馆,了解到了丰富的古代瓷器、玉器和钱币等等的知识,藏品下有文字描述,便于学生们了解。很多藏品仅仅在网络上看到并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的艺术价值和给人带来的震撼,甘肃的壁画便是如此。

下午我们来到的地点是故宫,整体红墙苍瓦黑柱,檐角的神兽栩栩如生,气派低调之感立现。学生们参观了皇帝办公的地方,知道了太和殿这座等级最高的大殿并不常用,后又参观了妃嫔们的住所,即后宫,看到了之前一部热映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所提到的延禧宫,可惜它曾起火而烧毁,未修复完又在列强入侵之时被炸毁,他们所看到的是专家尽力修复过后的残垣。

高二七班李安康:故宫里高大壮阔的城楼与金碧辉煌的大殿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故宫,不觉得故宫很壮观,这正印证了苏轼的那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走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想象着习主席与外国领导人握手的场景,我不禁感叹,祖国正在富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
高一十二班陈泓静:在整个研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圆明园。“圆”象征圆满,“明”代表贤明、明智之意,但1860年10月6日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却最终使圆明园变为一片废墟。虽然圆明园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我还是深受震撼,并难以想象在没有烧毁之前,它该会有多么壮观、美丽,如今却让人如此心疼。中国在经历了战火后才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但它也从此站了起来,浴火重生,我们仍该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美丽的新中国而奋勇前进。
第三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馆,里面的科技展厅、生命之美展厅、植物展厅等等各种展厅设计巧妙,引人注目,科技馆内还设有亲身体验项目,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清晰地体验到科技之美。科技在满足我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科技之美,难以用语言描绘。

高一六班何衣纯:设计者用通俗易懂的各种游戏来解释科学原理,增加了我的兴趣和对科学的了解。通过参观,我还了解到科学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多么的不易,如今的真理都是科学家从漫长探索,反复实验,思考与质疑,历经艰辛总结而出。我觉得我们在学习时也要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和学习这些伟人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坚持不懈的精神。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鸟巢水立方,闷热的天气无法减免同学们的兴趣,在聆听完导游的讲解后,他们便自主地前往参观。在远处并不能体会到它们的宏大,近距离观看后才直观地明白了人的渺小,同学们不仅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所折服,也赞叹其所代表的体育精神。


高二十班何佳艺:北京除了在文化上有着贡献,在运动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重视。而这奥林匹克公园便是由国家所造,用来举行奥运会的地方。早在之前,中国被外国人称之为东亚病夫。而现如今我们中国早已变得如此强大,有无数的国家运动员们在这里为国争光。他们用汗水为我们赢得了无数金牌,用努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想象他们在运动场上以矫健的身姿奔跑着,他们是我们的希望。而我们作为祖国的栋梁,也应当学习他们这份精神。鸟巢与水立方是由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所建设的,这些建筑也是非常奇特,由无数的钢板搭建而成,水立方外围还包裹着两层膜,以此来隔热。到这儿,我不得不再次佩服我们的建筑技巧。而其实杂技也是,作为我们中国一项特殊的运动。杂技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传承至今,是中国的一大国粹。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这些杂技表演真的很精彩。但在这背后,是那些表演者不断刻苦的训练。看着那些艰难的动作以及精巧的技术,他们一定为此付出了大把的努力与汗水,这些人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值得我们的尊敬以及学习。到这儿,我要为我们中国点赞,为我们中国的文化点赞,为我们刻苦的精神点赞。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长安大剧院,进行观看杂技表演。表演动人心魄,电视上所看到的杂技远没有近距离亲眼观看来的震撼。杂技是我国的第二国粹,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应有人民一起传承和发扬。

高一一班强盛:我们来到了长安大剧院观赏杂技表演,精彩绝伦的表演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他们的演出精彩绝伦,难以想象他们在台下是多么辛苦的付出,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获得的掌声是他们汗水的见证。
第四天清晨,同学们来到了长城,毛主席曾有诗言: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同学们当过好汉的没当过好汉的都一起做了一次好汉。早上八点的长城已是人满为患,在稍作等待后同学们便开始了长城之旅。这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是历史文化,反映的是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乐于挑战的精神!


高一二班张诗尧:我们早起来到了长城,我们虽然已经早起,但是当我们到时长城上还是人满为患,我们在历经了长久的等待后边开始了长城之旅,长城上有的路段十分陡峭,且每升上一级台阶都要耗费许多的体力,经常要耗费许多的体力,经常要停下休息,但在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乐于挑战的精神下,我们到达了北八楼——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做了一回好汉,感叹古人造下了如此壮举。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皇家避暑圣地圆明园,这座数位皇帝花了150年建造的园林在英法联军侵掠后只剩下了大片的废墟残垣,在人工修复后,长春园的湖泊内种上了荷花,花叶相衬,美不胜收。
今日的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伫立在此,反映的是中华学子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爱,是所有学生都应努力前行的方向!

第五日,也就是最后一日的上午,同学们来到了清华大学。在清华学生的全程讲解下,同学们对这所与北京大学齐名的学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听了能动系学姐所做的一个讲座。

高一二班赵一末:我们来到了清华大学,白色的校园门复古又庄严,巨大的草坪后站着一栋栋中西结合的教学楼。听了清华学姐的讲座,感觉到其实遥不可及的清华北大的读书人也是普通的,可爱的,平易近人的,这座高等中的高等学府刹那间不再那么遥远了。而发奋读书,考上好大学的念头在我的脑中扎下了更深的根。
至此,五日的研学之旅便已经走向了尾声,纵然北京这座历史古都还有许多未去探索的地方,同学们也即将离开,这五天的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入了心底。
高二九班朱钦尔:这次北京研学的主题可以说是过去与现代的结合。既感受到现代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国科技馆等现代化建筑和科技技术,又参观了故宫、长城、圆明园等历史建筑。既参与了国子监的古代入学仪式,又在现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感受到了现在学子的勃勃生机。就像北京这座城市一样,兼容并包,现代与古代文化共存。
在这五天的研学旅途中,我收获了许多,对于北京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了解到北京是一座拥有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历史可谓渊源悠久。我还明白了故宫中许多神兽的名字以及许多物件摆放的寓意,比如后宫门前的石雕狮子闭眼低头时因为古代的封建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寓意后宫女子对外不要多看和多听。通过国子监入泮礼,我了解了中国的传统入学礼仪,这种庄重的态度,可见古人对教育的重视。
除了这些,我在研学时还学会了坚持,每一个景点,即使再累,都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去走,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色。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得到更好的收获,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总之,这次研学之行是辛苦但却值得的,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体会到了北京的魅力所在。
高二十二班江宇晴:五天四夜的研学活动转眼间已经结束了,这五天中,我有很多收获和感触。
在这五天中,我们去了许多地方,国子监、天安门广场、故宫、北大清华等等许多名胜古迹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国子监,我们学习了解了传统礼仪文化,拜了孔子为师;在天安门广场,我们瞻仰了毛主席画像,领略着我国革命导师的为民为国的伟大信念;在北大清华,我们感受了这两座百年老校深刻馥郁的人文气息......还有太多太多难忘的记忆和时刻。
现在回顾这段旅程,更是总结出很多收获。北京不像现代化气息非常浓重的上海,它依然保存着很多以前的痕迹,而北京丰厚的历史气息也熏陶着每一个前来的游客。可以说,北京这座城市是由历史回忆组成的。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地体悟着前人的信念和追求,不论是故宫中恢弘精美的建筑,还是国子监中浓郁的文化氛围,都是时代的印记。时间流转间,往日时光重现,好像自己也回去了旧日,看到了一幕幕的时代兴衰和平淡生活。
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历史的痕迹,四合院、城门、城墙、粮仓等等,竟也奇迹般的与周围的现代化楼房融合良好,不得不说,北京也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它既可以留存下那么多的历史遗迹,也可以让这些遗迹就那么融入在了生活中,不突兀不刻意,我想这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吧。
时间虽短,但是这一份回忆和感受却是永不会褪色的。
高二二班庄维庆:经过了历时五天的研学旅行,我收获良多。我体验了国子监,最高学府中的入泮礼,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故宫等等,其中万里长城的雄壮令我印象深刻,坚持不懈走下去,去往好汉坡,路途遥远,十分辛苦,我从中学习到了人就要有这种坚强的品德,去克服人生路途上的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