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朱中学子的青春梦、科技梦、中国梦
2019年7月16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科协承办的,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全国开营式暨北京营开营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今年的高校科学营共有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11200名优秀的高中生走进重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参加为期一周的科技与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将有机会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聆听名家大师精彩报告,参加科学探究及趣味文体活动等。朱中学子参加了三所重点大学的科学营活动,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几名优秀营员的风采。
爱在华师大,圆梦科学营—徐至豪
华东师范大学的科学营十分的精彩,虽然已经结束,但感觉依依不舍。
初次体验大学生活,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认识了新疆、连云港和香港的小伙伴,感恩华东师范大学教务老师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和带队教师辛苦付出。在短短七天,从讲座到大师交流、从参观到文化体验,从动手实践到课题汇报、从每晚努力奋斗排演到闭幕式节目结束,我都感到无比的充实。

我参加的是动物学小组,刚来华师大当晚,志愿者老师们就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破冰行动,在形式丰富的自我介绍活动中,大家都熟悉了起来。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大师的历史人文讲座和理工科研讲座,但我在这几天最难忘就是动物标本的制作。我们逮捕昆虫那天下着小雨,蚊子也很多,但是也抵挡不了自己对抓捕虫子的热情。在老师指导下对昨天捕获的昆虫进行了分类和标本制作。跟随老师的讲解,营员们首先了解了昆虫的各个部位,随后使用放大镜、解剖镜等仪器仔细观察了昆虫的触角、口器与翅、足,从另一个视角感受了昆虫的别样魅力。在认识昆虫的基础上,营员们又学习了关于昆虫分类的知识。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黄蜻、豆娘、油葫芦、中华斗蟋等多种昆虫被“验明正身”。最后,营员们对昆虫进行扎针、整姿、脱水、去针,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完成了昆虫标本制作。让自己体验科学的乐趣,科学探究的辛苦付出终将应该喜悦。

在开幕式上,钟杨教授的“种子精神”或许就是科学营的目的。让所有青少年得以将科学的火炬传递下去,科技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将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开出科学的花,结出理性的果实,在人文里探索精神的科学,在理工里为人类谋福祉。没有哪一项伟业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更是当今中国所需要的,既然此次科学营给予了机会,提供了条件,使我心中的科学梦得以得到阳光的补给,那就更需我们的努力,使它抽枝发芽。

感谢此次的科学营活动,让我得以充分利用暑假,圆自己的科学梦。
有朋来,扬帆科技丝绸之路—潘宇辰
7天的时光短暂,离别之日的清晨,我们坐在海事大学的操场为离别唱响赞歌,我们宿舍的一位辽宁同学送我们到车站,上车前他留下泪水,我们挥手离别。
回顾七天前刚下飞机,大连海事分营营旗展开,连长与志愿者已在接机口等候,我们喊出“有鹏来,扬帆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号,录下视频在之后晚会展现不同省市同学的风采。驱车驶入校园,一路高挂营旗,引领我们方向。

我们进入过拟真的船舶驾驶模拟,运用雷达看到附近的海况,左转舵来躲避海上的运输船,大多活动都有比赛设置,我们船队勇得第一。之后我们也有幸登上校船“育鲲”轮,欢迎旗高挂,进入内部看到内部的设施,在驾驶舱用望远镜环看大连港。
我们也在天文馆用六分仪定位自己的位置,走上二楼,躺在座椅上看全真投影的星空,漆黑的房间里,静静地看四季繁星演变,听着老师的讲解,从真实的星空指出北斗七星,多个星座与夏季三角等。
夜里我们在陶瓷课上做出自己的最好的作品,志愿者穿梭在各个排找寻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拿着自己出色的作品在台上领奖,之后我们在底楼的空地,排练各连队的舞蹈,为之后的晚会做准备,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以绅士为主。

我们又再另一个夜里做出自己的船舶,我们排一个及其出色的设计师,他准确做好计算船舶的各个部件的大小,完整牢固的龙骨,合理的密封舱,适中的大小,我们无比自信,作为我们排的水手,早早地赶到比赛场地,换好泳装与救生衣,观众席上的队友挥手向我致意。起点的志愿者笑我跃跃欲试的模样,我拿着双桨奋力行舟,直到湿透了里面的纸板,换上单桨继续前行,总有翻船的趋势,无力感涌现,终究一招不慎落入水中,救起沉船,总设计师才发现船体后部的缝贯穿左右,后部一直在进水,运输过程中出了较大的意外,实在可惜。我们取出完好的甲板,一起为此次航行合影。

下午的定向越野,我们领取任务卡,再把一个排分成两个班,去各个点完成任务打卡,我们完成过艰难的瑜伽动作,奔跑运输乒乓球,木头人的冲刺,木棍固定于衔接,我也曾趴在地上直接把圈放在目标物上,因为确认过脚不过线即可。全部连队完成任务后,我们在地上围成圈,躺在地上向无人机招手。
最后一个夜的晚会,有幸登台领奖,两个海军服饰的学员走起正步拿着奖状由领导发奖,之后便是6天来我们全部活动的视频剪辑,各个地方的同学在机场与火车站喊出“有鹏来,扬帆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号,无人机视角由近及远地录下我们最好的风采,摩斯密码破译,船舶竞赛,海上救援,峥嵘岁月如此熟悉,之后我们在舞台上最后一次绽放自己风采,节目过半,突如其来一个小插曲,他们请上今天的小寿星,为他们送上蛋糕与小礼物,送给他们祝福,从环境最好的食堂与每一次的自助餐,到全校唯一一个浴室清场的特殊待遇各个活动场所的欢迎旗与致辞,无不感受到海大的细致与温暖。
志愿者与老师都感叹两地相距遥远的同学能相处地如此融洽,我们感受到东北同学的热情与直爽,也有离别时的真情,同宿舍的好友流泪向送我们送别,握最后一次手,“挥手自兹去”。3小时后同样一幕在火车站出现,志愿者姐姐送别抚顺的同学,有人说“我和他们吹牛我不擅长流泪,没有get到那个技能。还是没抵住”我也在空间里写到“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辽宁抚顺的朋友们。离别之日,难舍。”
此次高校科学营活动,收获的是一种较大的不寻常。

千载快哉风,一点浩然气—中国科技大学分营—蒋金宇
7月20号,科大讯飞魏思副院长在3B202教室为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营员们带来了主题为“从达尔文到深度学习”的报告。伴随着这场报告结束,科大行也告别一个段落,在这7天里,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动手操作了实验,与教授探讨了学科热点,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对未来的展望。

我最喜欢的项目是同步辐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参观。160名营员,按照红黄蓝绿四队,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核电站模型。营员们一路上兴致盎然,对首次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参观满怀期待。

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基础原理;在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营员们一起观看了壮观的火旋风实验,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要素,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在观察了解核电站模型时,营员不时与解说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中的科学奥秘。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刚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时间却告诉我们不得不分离了,最后的一晚,中科大和同学们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演出和才艺表演,这一晚,我们尽情欢呼,歌唱,为中科大之旅不留遗憾,当全场一起唱起纸短情长,当我们一起高歌空城,同学们的心中肯定充满了不舍与回忆,七天的点点滴滴充斥在心头。虽然主持人宣布离场,但是同学们却依旧不愿离去,在别人衣服上留下签名与号码,和别人一起合影留念。走出会场,依旧一步一停留,继续高歌。

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祝科技营让更多的中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