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挑战,新收获
——记朱家角中学语文组教研活动
从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始,高一学生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路径,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强化立德树人教育,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单元。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来讲是挑战,更是创新的契机。
2019年9月11日,新学期第二周,朱家角中学语文组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新教材的使用。高一语文组王志江和刘献姣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第一单元第2课“新诗”篇目。朱家角中学蒋伟勇校长,金山中学、东湖中学及我校语文组同仁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新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青春的价值”。第2课选择了四首中外不同时期的吟唱青春的新诗。立足单元学习任务,刘献姣老师以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路径。教学从复习已经学过的《沁园春·长沙》展开,引出解读诗歌的路径“意象—意境—情感”,即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境中蕴涵情感。通过意象的解读,语言的诵读品析,写作背景的补充介绍,学生们对诗歌内涵有了充分的把握,也掌握了解读诗歌的方法,为课后自学《峨日朵雪峰之侧》打下基础。

王志江老师改变以往单篇教学模式,尝试群文教学,呈现出一节优秀的实践课。闻一多的《红烛》和雪莱的《致云雀》的都是通过一个主意象来表达作者情感的,王老师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讲,通过分析主意象,把握其形象及象征意义。接下来王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回顾前面学过的《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致云雀》,为什么放在一个单元学习,你能够总结出哪些特点?一个问题既串联起五首诗歌中共同的写作手法,又启发学生结合单元主题,体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青春感悟,思考青春的价值。

在评课研讨环节,各位老师各抒己见,提供了不少关于新教材的想法。
新教材来了!教师在切磋琢磨中孕育出新的教法、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