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
------沈清波老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观课研讨
2019年12月3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牵头,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练习册主编朱志浩带队,带领重庆市北培区高中历史访学团一行51人,在我区历史教研员陈骥老师的陪同下,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访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我校区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沈清波老师使用统编教材开课评课展开。

本次活动流程分两部分:
一是听课,全体人员上午第3节在我校录播室听沈清波老师上统编教材高一(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沈老师本课设计立足统编教材在真正用好课内材料,又优选精用课外材料,基于时空厘清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程,借助多类史料,运用‘合力论’、‘动机与后果’的范畴解释历史的方法来感悟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政治智慧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和家国情怀。正如有老师评价本课“沈老师是一名有多种天分的歌唱者。沈老师这节课有美声唱法的细节特征:对历史知识概念的学习过程圆润饱满,华丽流畅,能以高扬的科学方法释放出而不显枯燥乏味。比如时局与中国抗战变化的关系,宏大背景与动人细节之间的关系都很能体现科学功底。沈老师这节课还有民族唱法的地方特点:在教学进程中时而粗犷直爽豪放如北方山歌,比如在1931这样的历史节点中的杨靖宇;时而细腻委婉、柔和流畅,如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之江南小调,字清韵正,1937年的宜昌撤退中的卢作孚等细节中的文实互证部分都很显眼。沈老师这节课还有流行唱法的个人魅力创造:许多环节处自然随意,使得情感酣畅流露,即兴却有煽动性,能面向人类生活本身,从而贴近学生。比如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虐,对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的思索与呐喊。作为一个有多种元素的歌者使得整堂课充满典雅旋律,行进的节奏,变奏的合唱,依然体现了以学施教。”
二是下午全体人员观摩我校历史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和聘请上海市博文学校刘艳老师作微报告。历史教研组以沈老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为例,研讨统编教材如何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沈老师先进行说课: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属于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下的第一课。共设三目内容,分别是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和日军的侵华暴行。全课内容涵盖了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南京大屠杀为典型案例的日军暴行等教学内容。课容量之大,有鉴于此,尝试用暴虐与抗争、危亡与重生互为交织、相互共存的历史镜像为线索重构全课。比如日寇所策动的一系列事变和屠杀暴行可以归入暴虐与危亡。与此同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共两党的再度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恰恰又折射出民族危亡之际所蕴藏的生机和希望。

本课板书设计是一个难点,刘赛帅老师主要侧重围绕板书的中心聚焦点,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切入,谈了自己对这课的想法,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呈现,达成度是有效果的,另外也谈了自己困惑,与沈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连佳静老师侧重于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切入,结合自己的上课经验,大胆提出建议,能否另辟蹊径,以市教研室倡导的示范模仿迁移的路径进行实施,即先通过师生共同建立模型,然后尝试让学生模仿后进行迁移,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合力论来分析与沈老师进行热烈讨论。
这节课中或许有若干历史核心素养,但“家国情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落脚点。吴心妍老师侧重于市教研室倡导的叙史见人,历史教学中的叙事能力切进去谈家国情怀,提出了自己看法,认为用家国情怀统领全课其实很不错。还谈了自己的收获,比如看了这节课的内容,原先只是了解了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张学良,杨虎城,杨靖宇等大字部分介绍的人物,没想到对重庆人也有了深刻了解。特别是将第24课的内容重构到第23课,打通从淞沪到物资转运西南大后方这条线,引出卢作孚,进而引出重庆大轰炸这条线,有所启发。
此时朱桂春等其它历史老师接着谈家国情怀在本课的灵魂作用,侧重于强调不同的人物,从个体至群像,通过人物的责任担当勾勒了全民族抗战的景象。从课堂的叙事过程中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走向,及其背后所呈现的家国情怀。
王赞逸老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课题切入,沈老师对“到”字的破题解读,认为也可以围绕另一个字“抗”进行破题,有自己新的想法,认为这节课也可以凸显一个抗字,因为市教研室於老师曾强调破题法,突破课题关键字即突破课文全局,展开热烈讨论。

接下来历史组全体老师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角度入手,谈时空观的移动,尤其是对当下的一种借鉴问题等。此时被全场热烈讨论氛围所感染,50余人的访问观摩团也加入讨论行列,会场讨论气氛达到高潮,由于时间所限,尽管大家意犹未尽,但不得不结束了本次讨论。

本次活动还聘请特约嘉宾上海市博文学校刘艳老师作微报告:选材与设问的路径与策略----小议《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主要基于主旨和目标,精准选材,有效设问的视角来点评沈老师的课。

活动的最后由上海市历史学科专家朱志浩老师,围绕中学历史教师如何使用统编教材来落实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做总结发言。此次研讨活动圆满落幕。学思明辨,笃行致远。中学历史教师要把自身的学养,通过课堂教学转变为素养传递给学生,这确实任重道远。
本次活动获得了市教委历史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