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校要闻

人文系列课程第二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作者:刘献娇     发布时间:2020-6-8 点击数:4471

 

2020年6月1日,我校“大文科”课程框架下人文系列课程第二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开讲。本次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徐竹副教授主讲。徐老师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科学”以及“什么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两个问题,带领同学们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

徐老师从新冠疫情中瑞德西韦的研究数据和方法入手,启发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以及科学的知识和思想的特征,并告诉我们归纳法的“阿喀琉斯之踵”,即“黑天鹅”总是会出现的。罗素提出的归纳主义者火鸡的问题,提醒我们归纳得到的相关性未必是因果关系,为了发现因果关系,科学家就必须提出种种假说,并作出验证。

接下来徐老师通过两个例子,即产褥热病因的发现和回形针关于低体重婴儿死亡率的调查来说明科学家为了获得可靠的因果关系,就必须提出种种可能的假说,通过对假说的验证来排除那些起干扰作用的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徐老师顺势提出了讲座的核心问题:可证伪性”是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真正科学的理论必须是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原则上就不可能出错的东西一定不是科学。在讲座最后,徐老师归纳总结说:不可避免地,科学探究总可能犯错误。没有任何东西能保证我们不会误把表面的相关性当成真实的原因,甚至也通过了验证。但正是因为有可能出错,所以它才是科学。科学的求真不是永不犯错,恰恰是一直从错误中学习。这让同学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受益匪浅。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40865;累计访问人数:3865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