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号,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主办的2020年青少年“云上科学营活动”(以下简称“云上科学营”)正式开营。全国科学营活动在张伯礼院士的开营第一课——《中医药抗击疫情的贡献与思考》主题报告中拉开序幕。同时开营的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21所高校,其他56个高校分营活动也将于8月中下旬陆续开展。

上海地区计划招募300名学生营员,我校有幸选拔出20名优秀的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参加了此次云端的相聚,每位营员将分配到不同的大学,在这里他们将领略到丰富的校园文化、名家大师面对面、参观重点实验室、参与线上科研实践、与朋辈互动交流等。相信为期一周的云上科学营活动中,孩子们将收获新知,发展兴趣,自豪祖国,成就梦想,结识友谊。
具体了解可以点击链接https://cloud.kexueying.org.cn/
云上科学营活动总结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兰州大学分营-茅昕怡
梦想有了起点
在生日的当天,我收到了来自兰州大学带队老师的通知,我入选了“云上科学营活动”。幸福的来信让我不禁对为期五天的科学营活动充满期待。
开营的前一天,我收到了来自兰州大学的实验包,硕大的包裹让我对里面的东西感兴趣了起来。打开看,有一封信,一件橘色上衣,一些稀奇古怪的实验器材,一个骆驼玩偶,一本本子和一支笔。这些东西要用来干嘛呢?

梦想的开始
曾以为,兰州大学所处的西部是满面黄沙和尘土,路边都是牛肉面的地方。开营的当天,我们在线上打卡了六处兰大校园,毓秀湖、翠英山,被我们逛了个遍。兰大的校史更是让我们对兰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哥哥姐姐们的介绍,我们渐渐明白,原来兰州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黄土满天的样子,它是和我们所在的城市一样的地方,那里并不是处处黄沙,也不是每家人都养骆驼,兰州拉面虽然好吃,但好吃的也绝不是只有牛肉面。

游览归游览,学习又是另一回事。早就知道兰大是诸多学子的梦想,作为985工程的一流名校,兰大拥有顶级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学术探究。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镜中心、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这些前所未闻的实验室让我们惊叹不已。还有更为震撼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播时,一件又一件的大型设备包着像锡纸一样的银色膜映入眼帘,大型的设备和脱离出的细小的微粒,让人忍不住地问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梦想的理论
有两节课的时间,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物理是如何从经典物理走向现代物理,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两节课,它不仅仅学到的是物理知识,更是学习一样新事物的重要过程。首先,前人的研究是有道理的,但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通过实验验证,而不是盲目听从。其次,许多的结论得出都是依赖于大胆假设,我们不能害怕或是没有胆识,要合理猜测.其三,探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这样理解起来更为直观,也更加有机可循。
梦想的实践
心心念念的实验课终于来了老师带领我们通过实验包的用具进行物理小实验。
让我影响比较深的一个是磁铁泥.拿到这个泥的时候因为包装上写的是彩泥,所以就认为是小时候玩的橡皮泥,实则不然.这是有特殊感知力的磁铁泥。它摸上去比较光滑,不容易粘手,冰冰凉凉的很舒服,在磁铁的吸引下,磁铁泥会循着磁铁的方向慢慢靠近,磁铁磁性越强,磁铁泥的移动就越迅速。倘若把磁铁整个放在磁铁泥表面,磁铁泥就会逐渐吞噬磁铁,直至完全包住磁铁。


另一个是神奇水母.在瓶装水中放入水母,通过挤压塑料瓶,水母会下沉.塑料瓶恢复原状,则税目也就上升。根据老师的介绍,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水母体内有一个空气柱,挤压塑料瓶就可以是瓶内压强变大,小水母体内的空气体积变小,则下沉,同样的道理,塑料瓶恢复形状后,空气柱变大,则上升。
梦想的未来
还记得开营仪式时,张院士为我们做了有关中医学在新冠疫情中的贡献的报告,也为我们科普的如何正确预防新冠疫情。这是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的关于新冠疫情最完整的报告。随后,李兰娟院士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一位“赤脚医生”是如何走向中国乃至世界的顶尖科学家。他们两位都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刻苦钻研,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梦想路上的人们
志愿者小姐姐的耐心引导,群里同学的积极分享,带队老师的细心指导,让人感觉这是一群认识很久了的朋友,梦想路上认识这样一群素未谋面却又默默付出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梦想的路还很远很远,这次的科学营也只是个起点,但这次的经历告诉我以梦为马,方能不负韶华。
格物致知,宁静致远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分营-诸佳皓
在本次的云上科学营中,我被分配到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分部,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学习。少了次亲临大学机会,却也平添了线上学习的便利。在为期5天的科学营活动中,学到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

在科学营学习的五天中,我第一次有幸能听到这么多的院士的报告和讲座。尤其是康国华教授有关于微小卫星的报告。康教授通过讲解航天发展史,引出了如今已经发射的航天器,向我们呈现了旅行者一号和哈勃望远镜这些国外的航天器在近些年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意义。然后指出了我国航天产业,虽起步晚于前苏联和美国,位于第二梯队,但在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神舟载人飞船的实现,世界第二规模的北斗导航系统,嫦娥工程的成功和空间站的稳步建设都有利地证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下中国航天,已经发生了质变的发展。
再后,分析了微小卫星和纳卫星的发展,承接着科技的简化,为宇宙空间的应用有了普及化的可能。通过了“kalam sat”这些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微小卫星和它便宜,体积小,周期短的特点也让我了解到了卫星科技这些工程量和科技水平高的困难工程。作为学生的我也有机会能够接触科技创新。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其中科学技术的实力决定着每一个国家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落后就要挨打。这正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能够凭借着而科技发展的高低差,造就了美元霸权,一方独大的不合理发展。而我们要改变这一现象只能靠当代青少年。正如《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学生的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未来可以;或许我们今天不能解决新冠肺炎无法根除的难题,但明天可以
原将来的我也能怀揣着科学工作者一样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种种的问题。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南京大学分营-薛正杰
为期五天的云上科学营活动如白驹过隙,我有幸能参与南京大学分营的科学营活动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于疫情的原因,活动改为线下进行,虽然不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营员面对面交流有些许遗憾,但贵校利用便捷的线下优势,设置了“二源广场—杜厦图书馆—敬文学生活动中心—方肇周体育馆—炜华体育馆—香雪海”,我们可以沿着兹线路逐个打卡南京大学著名地标,感受其浓厚魅力。晚上进行的破冰活动班级见面会十分有效地打破一开始还不熟悉的各营员,大家各自介绍着自己发表对未来的见解和看法,带队老师也是意外的平易近人,在我们尴尬冷场时鼓励我们畅所欲言,营造了活跃的氛围。在幽默风趣的带队老师引领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不断探索这神秘又有魅力的校园。
在名家大师的讲座中,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王运来教授结合南大的发展史向我们展示了南大的文化底蕴。从南国之雄,京华风云,大厦栋梁,学究天人,高于日月,大爱无疆,上下同心七个方面介绍南大的校史。王运来教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讲座令我们意犹未尽。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顶尖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设置了“天文探秘——引力”的科普讲座和《给机器装上“知识”和“大脑”》的人工智能讲座,带领营员走进天文世界,探索引力的奥秘,使我们得以在宇宙的海洋中畅游,窥视着我们头顶上空那广阔无垠又五彩斑斓的星辰世界。在讲师的讲解下,我们的思维得以飞跃,脱离平淡的现实,我们在南大天文观测台展望未来,展望着那象征我们无限希望和理想的恒星。
除了理论知识的探索,南京大学分营还设置了化学实验的课程,《蓝鲸梦想实验室:变色龙药水》和《蓝鲸梦想实验室:彩虹喷泉》无疑是我最记忆深刻的活动,作为热爱化学的我能够体验到来自南大化学系的活动是将我在漫长的理论化学学习中突然点缀了几个亮点。通过化学实验包,我全身心地投入在化学实验带来的快乐之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够接触近距离或者亲身开展化学实验,但通过学习课程,我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要求的结果那是一种巨大的成就和光荣,在制作过程中有过漫长煎熬的等待,担心着哪步骤出了问题导致结果和预想有偏差,对待无法预知的问题出现的介意也经历在多次修改后看到美丽化学现象的激动心情,那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全新乐趣,实验带给人的魅力或许就是在一次次问题出现后耐着心思修改排查最后见证化学“奇迹”的产生。凝聚着智慧的“彩色喷泉”的喷涌是我们心中科学知识的清流。
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的地球科学系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其中布满了精密的科学仪器,老师们认真讲述了如何操作,使我们更全面了解生存的地球的奥秘,开拓了营员们的视野,激发我们无限的创新想法。
五天的期限很短暂,但能在同样短暂的假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营员相遇,和循循善诱的师长交流学习,能在南京大学和自己喜爱的学科进行近距离接触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对科学的热啊,展现青春激昂的魅力风采,成就自己的梦想,报效祖国成为栋梁。
“心向南兮,以梦为“码””。曲终人未散,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再会!
山东大学分营-陆梓恒
2020年8月17号,我的山东大学云上科学营就正式开始了。虽然说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没能去山东大学有点可惜,但是学校的老师和学长学姐都十分热情,也让我们受益匪浅。甚至因为这个遗憾,让这次活动显得更加有意义。
为期五天的科学营每天的活动都十分的充实。第一天的开幕式着实让我充满了向往,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就是现在最大的梦想了。而能够听名校的老师讲课,我感到十分荣幸,也给了我更多努力的动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天的学长学姐跟我们交流的时间。原先定的是一个半小时,但是两位都用自己的时间来解答了我们的问题,忙活到了更晚。对于我们的问题也都是有问必答,我们想了解的想咨询的,都会给予我们他们过来人的建议,也让我们对于未来更加的明确。最后实在抵不过我们的热情,还给了我们自己的qq号,方便有什么问题给我们解答。他们这种牺牲自己时间来为我们的精神,正是我所崇拜的大学学者的精神。而这种儒雅随和,谈吐大度的姿态也正是我所崇拜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一样。更令我敬佩的是他们的理想,跟山大的校训一样,读书并非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报效国家。
之后的时间也进行了各种各样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在第四天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天的编程课,让我们从0开始,到晚上成功地会制作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给我的感受就是特别神奇,在软件上自己动手制作一款能玩的俄罗斯方块。虽然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但在完成后的那一刻,心中只充满了满满的自豪。这大概是我在这次云上科学营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大连海事大学分营-瞿依琳
为期五天的科学营活动已经落幕了,但我们在科学营中所学到的东西却只是我们人生路途的一个起点。在这短短五天中,我受益匪浅,因为我学到的不止是知识还有精神。
因为这次科学营是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化物所联合举办,所以我们能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例如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是可惜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我们不能去实地探访,不能亲身去体验那些实验。但我们也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完成了两个虚拟仿真实验:聚焦离子束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和声波透射法桩基完整性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关于大连化物所的课程都十分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总是对于那些实验原理什么的都一头雾水。虽然老师们在叙述实验原理与过程时非常详尽,尽力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实验的实质和可以起到的作用,但是我着实在理科方面有些薄弱,在一些地方还是一知半解。我不会忘记在任意一个视频中,当实验人员提到这个试剂或技术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时候,脸上的自豪与骄傲是没有掩饰的,真挚得让人动容。正是因为他们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的未来奉献了他们的最诚挚的热血,我们的祖国才越来越繁荣昌盛。就像华罗庚所说的,“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谁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背后是你看不见的汗水与努力。这种科研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最应该学习的东西。人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圈里,只求安安稳稳而不求上进,放弃自我提高的机会。我们应该每天都想着怎么丰富自己,并将想法付诸于实际,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林肯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我们应该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向着目标砥砺前行。
吉林大学分营-陈雯崎
七月底,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报名了云上科学营,很荣幸收到了来自吉林大学发来的邮件通知,让我得以开启这为期五天的充实科学之旅。
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无法亲自去大学里参观十分遗憾,幸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发展之快,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参加线上学习。
开营第一天,带队老师发来了学校制作的vr介绍,伴随着柔和轻快的背景音乐,朗诵老师的声音,让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学校几十个地点,也算没有太遗憾了。又聆听了冯晶老师的讲座,懂得了柔性电子技术为何,应用以及它的未来前景,“从物联网到‘人体联网’到万物皆可联”就是要依赖柔性电子技术。“在面向未来的柔性电子领域,中国有望‘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柔性电子领域的重要引领者。”

第二天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关于张教授带来的物理学的讲座了。他告知了我们物理课程体系的框架以及物理规律的发展历程并引出了仍未解决的问题。还通过几个“小魔术”讲述了物理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增添了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
下午还有模拟发动机设计大赛培训,有着学长通过软件为我们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和如何拆卸,这个项目在最后一天更是有线上的比赛,很高兴我这一组的两位同学都获得了满分的成绩,在第一轮发挥稳定且取得优异成绩的情况下,第二轮更上一层楼,突破自我。虽然我并没有上场,但是也在晚上的努力练习中收获颇多,也为这两位同学感到自豪。

第三天让我最喜欢的是考古学的奥秘—一个跨越千万年的报告这门课程,方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考古学相关知识为我们进行科普,纠正了我一些误区。而我本身因为盗墓小说便对考古学有一定兴趣,但是之前也就是口上说说罢了。而在听了这门课程后,深感慨于教授的博学、见多识广,也对考古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四天上午我欣赏了《黄大年》的话剧,黄大年本来是地质队的一员,在恢复高考后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后来被并入吉林大学),之后被保送入英国深造,取得优异成绩以及丰厚的报酬,可他却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在艰苦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他的爱国之心和崇高精神令吾辈心生敬意。如果说上午的话剧让我们缅怀先烈,追溯过去,那么下午的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讲座就是让我们拥抱未来了。刘教授用最平淡的语气讲述了最有力的话语,他告诉我们以后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由科技的发展推及人生的方向。
随着朋辈互动交流活动的结束,我这一次云上科学营活动也就告一段落了,科尔摩格罗夫曾说过:“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我虽不能通过短短几天就领会科学精神的真正内涵并加以实行,但仍希望今后能更靠近科学一点点,无限接近于那光辉的顶点。
云横秦岭,西农之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学习心得-周仲文
8月18号的早上,烟雨霏霏,雏鸟空啼,在细雨朦胧下的西农,显得格外有意境。可以远眺秦岭,可以望见秦岭上方的白云。

在秦岭以北,茫茫的黄土高原以南,有那么一一个低调的大学,位于陕西杨陵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这次云上科学营活动中,我仿佛设身处地的在生物学,植物学,生态环境,中体验了一圈,我感叹于生物之奥妙,水土之重要,基因之神秘,最终熔铸于这茫茫大千的世界中。作为一个南方人,第一次看到茫茫的黄土,当然不免惊叹。惊叹之余,我发现这个学校是那么的温和,如8月19号晚上朋辈交流互动,那四位学长学姐,以亲身的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一番在西农的历程,正如第三位娄宇飞学姐所讲述的:西农是个温和而又包容的学校。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第四位邱丞麟学长为我们分享的他支教时候的故事。三尺讲台,稚嫩孩提,是他为之奋斗了一年的地方。这激起了我想作为一名人民,教育下一代的浓厚愿望。正如他在最后所说到,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想走的路,从而做到最好的自己。他选择,从西农走到了支教的这条路,并成立了支教团,把支教精神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我想这是,他遵循了自己心中想走的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让我明白遵循自己心中的那条路是多么的重要。




不仅如此,在这在这段期间内,我还明白了,农学林学生物学地理学是那么的重要。农耕文明作为文明的起源,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生物学中的基因密码是所有生物奥妙之处,其神秘性可见一斑;地理学中的水土问题,作为农业的载体更重要。既然这些学科那么重要,那么我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力量,在今后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为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才应了刚刚邱丞麟学长所说的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回到最初的开头,也就是全国科学营开学的时候,那时候有张伯礼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为我们进行了报告。我想虽然那两位的高度,我们有可能无法达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应他们的期待,反而我们应该如李兰娟院士那样,从赤脚医生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走向了中国的顶尖科学家。这让我明白了,成就一番大业,需要一步一步,有序而不杂乱。但最重要的还是如李兰娟院士那样,一心扑在医学上,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次的科学营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学的生活,更体会到了,农学生物学那样重要的学科,更明白了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这个道理。云朵横断了秦岭,却横断不了西农发展之路,也横断不了我自己心中的那条路。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往开来,策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