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校要闻

——“实证语文”与“耕读角里”联合研修活动

作者:倪启敏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数:1581

  作文教学的交流与研讨

——“实证语文”与“耕读角里”联合研修活动

倪启敏

1126日下午,“实证语文”与“耕读角里”联合研修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由珠溪中学向明雄老师主持,“实证语文”与“耕读角里”部分成员参加了此次联合研修,来自各学校的老师们也都怀着求学之心汇集到这里。

首先与我们交流的是李书慧老师,他借用交大附中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讲解。李老师通过对于试卷中的各类题目的分析,说明将来考试的三种趋向:①试题与课文将会连接得更加紧密,落实“以教定考”的理念;②试题中的“比较阅读”增多,即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比较阅读,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在作文方面,李老师则举了自身例子——曾经以文言文中的“执火不燔,向者多焦。导水不溺,涉者多没”为题,让学生进行考场写作,并且在出题时还要考虑到作文与各大题之间的联系。

图片 1.png

在日常教学中,李书慧老师认为教师要通过课文编排,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写作训练。他表示:第一单元以毛泽东、小通讯员、香雪等人物告诉我们在青春时就要立志;第二单元表示要在劳动耕耘中实现自己的志向;然而在奋斗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困苦,由此也将会出现不同的人生选择,第三单元即展示了曹操和陶渊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志向,连同其他作家对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在人生中“学会转弯”的智慧;第四、五单元,则是要求学生立足于乡土文化,感受身边文化之美;第六单元的《劝学》是向内求学,《师说》则展示的是“求师”;第七单元则是从“读万卷书”转到了“行万里路”,感受自然情怀,得出人生的某种感悟;第八单元主要是文言词汇的积累。

在梳理单元内容之后,李老师又向在座教师们展示了“分类推进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同时,以《胡同文化》、《套中人》等课文为例,说明赏析类任务和探究类任务的重点与区别,而在写作类任务中,李老师要求教师不要抛弃过去,踏实进步,牵引学生一步一步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加深思维深度。

2.png

第二位交流的是复旦五浦汇的李金财老师,他推荐的是《中考满分作文》一书。在交流过程中,李老师展示了学生的文集,其中关于孔门十哲、孟子、茶文化、苏东坡等文章,让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忍不住为之惊叹。李老师说:“每次读书,必然写读书笔记,并且优秀习作必定会打成电子版存档。学生如果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教师就要告诉他们到哪里去找。”

之后李老师也与我们交流了许多关于教学作文的心得:

其一,第一流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老师能做的仅仅是发现学生的兴趣,推荐合适他的书,不断鼓励、督促他写作,并且及时展示他的作品。

其二,第二流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改作文,老师轻松,同学们也会感到有趣,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其三,第三流的作文是“套”出来的(此处特指考场作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作文,在修改之后教会他灵活“套做”。

其四,教“写作文”和教“写考场作文”其实是两回事。

图片 3.png

接着,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实践内容,包括阅读书目(《论语》、《孟子》、《庄子》、《苏东坡传》等)、文化行走(对文化景点听、看、写)、体验自然和生活、师生一起写等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各位老师也被李老师的讲述深深吸引,获得了许多对将来自己的写作指导有帮助的启示。

结束时,主持人向明雄老师坦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羡慕两位老师的累累硕果之余,还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写出更美的文章。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40820;累计访问人数:3865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