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由华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华师大教育集团主办的“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徐继玲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孟钟捷教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李月琴副教授莅临指导,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朱志浩与邵清两个历史研修项目成员出席此次活动,本次研讨会通过网上平台吸引了万余名全国各地同行观摩。

围绕《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这一课题,项目组成员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的沈清波老师为大家呈现其是如何通过在“互视”中有效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沈老师运用互视手法,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表述、课程标准对必修教材的“内容要求”,进而确定课标对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设定,梳理了选修和选必教材的相关内容,区分各自的内容侧重和层次,准确设定《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的主旨和目标:东周是动荡与纷争、变革与转型同生共存的时代。经济领域的变动强烈刺激着社会其他领域的回应。列国之争引发秩序之变、华夷之争引发族群之变、士人之争引发阶层之变、儒法之争引发思想之变、变法之争引发制度之变。争与变的趋势催化了东周时期的制度建设,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助推了动荡与纷争下的东周在变革与转型中趋向大一统。从而统领全课。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沈老师又整体研究了两册教材中的栏目设置和文本呈现的关联点,正是通过课标和教材、选必和必修的互视中,有效落实本节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本次研讨实际是邵清历史研修项目《基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阶段实践的展示与研究成果的汇报。正如高峰计划主持人邵清老师在发言中指出本课题缘于探索中学历史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策略,以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落实为突破。基于研究主题,项目组以原著为依据,以课标为基准,确立五大主题。通过专家导学、自学原著,同伴助学、集中研讨等方式,在阅读经典中,丰厚教师的史学功底。通过梳理教材,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功底;通过研读课标,强化教师的分层教学意识。无论是比对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的整体建构,还是运用“互视”,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方法、策略虽各有不同,但都回归课程标准,立足单元,指向核心素养。研讨会结束之后,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剑雄作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学术报告。本次活动朱家角中学历史教研组,青浦区高中历史“种子计划”研修团队全员参与聆听。老师们一致认为唯物史观博大精深、双新背景方兴未艾,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升,更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