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青浦区高中历史“种子计划”团队成员与我校青年教师一起围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展开教学说课展示。其后团队组织了教学研讨。本次活动由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朱家角中学沈清波老师主持。青浦区历史学科名优教师以及区部分初、高中历史骨干老师共计四十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青浦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名优教师培养工程“讲台上的名师”课堂教学与学术交流系列展示活动的一部分,本次教学研讨以“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为主题,聚焦“双新”课程要求,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我校青年教师连佳静分别从教学立意的确立、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拟定、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整体把握。以此聚焦本单元内容主旨。
在研讨环节,参与观摩的同仁们纷纷表示,连佳静老师的课极富设计感,彰显了本课的高度、厚度与宽度;关照学生学史体验,有效落实唯物史观。此外,团队成员还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家国情怀的达成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团队主持人沈清波老师总结,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有中心、有重心、有核心、有灵魂,而不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和漫无目的地展开。因而,这就是把握单元内容主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如何把握好课程内容主旨?沈老师认为就要基于课标和教材后通过文本解读,即深挖教材文本表述的内涵理应是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从单元的内容结构看、关注单元导言的提示、分析课文之间的关系、破解单课课文的标题、解析本课教材的内容等,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认同。

随后沈老师进一步要求老师们领会市教研室关于单元教学及教研活动的基本理念。教研关注教学目标,教研关注内容核心,教研也要关注落实目标、围绕核心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大处着眼,中学历史教学及教研应该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从历史及其课程的本体认识出发;从小处着手,中学历史教学及教研应进一步关注教学的基本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提出具有前瞻、务实、有效特征的基本教学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曾经存在着仅以背景、条件、原因、作用、影响、意义等罗列结论,忽视历史发展过程,忽视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现象。历史固然不止于某年某月某日发生某事,历史固然需要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成果等作追本溯源的探究和富有前瞻意义的价值判断,但这种“探究”和“判断”,不是以“背景”几条、“条件”几个、“原因”几项、“作用”“影响”“意义”几方面等类似“开中药铺”的方式来做结论呈现的。回顾中外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成果,循着基于历史本体定位的史学认识路径,这种“探究”和“判断”都是隐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是从“过程”中分析、归纳、提取、总结而来的。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忽视了历史过程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了历史过程中“人”的教学,空谈历史认识的要素及结论,不符合历史学习及认识的本质内涵。
本次说课活动既体现了“双新”背景下对于历史课堂在“单元活动和单元作业”设计方面的内在要求,又彰显了“种子计划”团队一直以来对教学研讨的重视。更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有效提升了与会教师对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