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梦 青春梦 中国梦

作者:王俊杰     发布时间:2023-8-27 点击数:9083


 ——明科学铸情怀

在7月22日晚,历时6天的高校科学营活动到此落下帷幕,欢快生动的合唱《猪猪侠》,优美典雅的独舞《Forever Young+Solo》,难忘动情的钢琴曲《起风了》,诗情画意的舞蹈表演《南山南》……《红色高跟鞋》的深情演唱,《可能》的集体应援,《子拉勒》的民族情谊,都成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除了这些精彩节目的呈现,还有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以及彩蛋(为七月份生日的人一起过生),最后在音乐厅留下了我们的合影。那一刻仿佛定格住了,脑海中回放着大家共同学习科学知识和参观校园的场景,相处时间虽短,但友谊长存!

7.jpg

7月17日,由于路上拥堵,我来迟了!没能和同组人留在在校门口留下纪念,在志愿者学姐的带领下,办理了入住,进入了这即将开启难忘回忆的寝室(414),到寝后,发现同寝三人早已在内,分别都在整理自己的行李,我先做了个我介绍,其余三人也纷纷介绍了,我们四人均来自不同市重点,每人所喜欢的学科也各不相同(物理,数学,政治,生物)还有各自的爱好等等,在这个华师大陌生的环境,我们四人便成为了最早认识的人,集体行动(吃饭,洗澡,出门),晚饭过后,我们便去报告厅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分营的开营式,了解了人员构成,分营工作安排等等,会后我们四人漫步华师大校园,拍夜景,拍集体照。

8.jpg

次日,我们一早便去交大闵行校区参加上海科学营开营式,交大的学长学姐们尽展才艺(南洋舞社,武术社,航模社),各个地区的营员报到,各分营领导授旗,最后由周朦院长分享了关于海洋的研究和调查,从认识海洋:科学与经济——海洋过去(文明起源——丝绸之路历史)——海洋未来:未来的解——走进海洋:浪漫一生 讲述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从周院长慷慨激昂,饱含情感的演讲中,感受到了院长对我们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期盼。下午,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华师大普陀校区参观,先到了校史馆,了解了华师大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以及历任校长和无数名师校友共同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华师大,接着去了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在研究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了脑功能研究的过程和实验方法,然后参观了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步入楼中,闵恩泽前辈的题字映入眼中“创新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各种精密的设备让我印象尤为深刻,随后又去了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以及以及物理楼,了解了心理检测的各种仪器以及由华师大自主研发的小华狮作业辅助助手,大大开拓了我们科技的视野。

1.jpg

第三天,听取了尹教授关于《探寻最冷的你——冷原子分子光学前沿研究介绍》的讲座,学习到了常规原子BEC的制备过程,冷分子实验制备的5种方法,下午来到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师大物理学科普基地),首先参观了科普基地(关于力,热,电磁,光的现象),然后参与了实验探究,被分为《基于光敏传感器的光控台灯的制作》的小组,与浙江金华外国语学校的杨亚平同学组成了缺一“不可”组合,从学习物理书上的知识,构建思路,组装搭建,当天我们完成了串并联电路(第一个方法)来控制光敏电阻,而三极管的使用迟迟未见成效,晚饭后,听完王峰教授的讲座后,我们便相约华师大篮球场,打了华师大的第一场球!随后,我便回寝室,准备PPT,为明天实验答辩做好准备!

第四天,早饭后我们早早来到实验室,对三极管的尝试仍然没有放弃,长达3个小时的试错,最终第二个方法也成功了,午饭后我们两人共同完成了探究实验的答辩,最终分别荣获“科创积极分子”和“科创小达人”。

第五天,参观了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以及上海市百事可乐有限公司,我们亲眼看见了运10,C919,运20等国产大飞机的模型以及各种航空设备和实验装置,在百事可乐工厂中,由于是老工厂,并未安装空调,我们在感受到了机器运转时带来热浪,一瓶瓶可乐在经过各种仪器加工后,被分箱打包的过程。下午,我们前往浦江游船,欣赏上海外滩和陆家嘴之胜景,晚饭后在报告厅中,观看了全国开营式,由教授带来物理理论之旅!

第六天,听取了叶海峰教授的讲座,有关合成生物学的内容,教授结合现代最前沿的科技给我们做了讲解和科普,下午参加了朋辈交流,学长学姐根据我们提出问题,为我们答疑解惑,随后便合影留恋以及晚会的彩排。梦醒了,我身处音乐厅当中,和第3组同学拍下了最后一张合影!“优秀营员”“科创积极分子”的证书也将会被我永久珍藏起来!

第七天,一早,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414寝室,来到夏雨厅吃完最后一餐,便踏上了归途!

最后以叶海峰教授的一句话作结“勇敢追寻知识,探索未知领域,培养科学精神,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让科学的火焰在你心中燃烧!”我们拥有最美好的年华,身处最好的时代。少年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少年的脚步是日日自新,少年的归途是国之栋梁!

学在师大,爱在师大,梦在师大!华师大是儿时的一个梦,梦会醒,也会成真!


撰稿:王俊杰

审稿:杨洋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44256;累计访问人数:3866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