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暨我校语文组教学周展示活动
11月2日下午,以“‘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青浦区区校联合教研朱家角中学语文专场活动在我校举行。
活动特邀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洋泾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吴颖芳作点评指导,青浦区各高中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区教研员周枫主持。

活动分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研讨、主题交流和专家点评四个环节展开。
朱家角中学薛慧敏老师执教了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种树郭橐驼传》。本课以郭橐驼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聚焦郭橐驼擅种树的特长,引导学生关注郭橐驼与他者种树的不同,进而明确作者用对比手法突出郭橐驼的正确养树做法。借由课文4、5两段写作内容的转向,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写作目的。由4、5两段讨论重心的变化,明确本文类比的说理方式和“传以为官戒”的写作目的。然后,关注本文写作特色的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借传立说、婉而多讽的妙处。最后,对标考试要求,在明确文学短评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鉴赏。
朱家角中学孙沁沁老师执教了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梳理课。孙老师在课堂伊始回顾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经历,联系文言文二赏析难点,明确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组织学生就课前归纳提炼的成果进行课堂交流展示,学生依据评价量表进行互评,结合“学业质量水平”描述和“考试说明”补充完善鉴赏维度。接着,组织学生运用课上提炼的方法修改课前拟定的文言散文命题,并写下预设答案和评分标准。


朱家角中学教导主任马书生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古代散文教学》为题,分享了朱家角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在古代散文教学方面的做法和想法。马老师围绕古代散文的分类、文体特点、常见题型及策略、古代散文教学要点四个方面作了阐释。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参照选必下第三单元古代散文,马老师总结了古代创造性散文的文体功用、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随后,从近三年来高考题切入,概括了这类文章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并总结了答题要点:关注审题要旨,理清答题思路,重视规范表达。最后,马老师就古代散文教学提出了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知人论文、分析章法结构、分析艺术形象、分析散文语言。
薛慧敏老师和孙沁沁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
薛老师基于教材、学情和“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把握本文说理方式;二是赏析本文借传立说的写作特色。教学中,由郭橐驼擅种树引导学生关注正确的养树方法,借由课文4、5两段写作内容的转向,引导学生关注到“养人”,明确借传立说的写法。最后,以写作文学短评的方式,对本文进行鉴赏。
孙老师的课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基于高三特点,将教学重点定为归纳鉴赏古代散文的一般路径。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梳理成果、生生互评,归纳鉴赏路径,并运用学习成果再次修改文言命题,理解、内化鉴赏策略。
参会教师围绕主题理解与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与达成度、目标与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以及教师教学引导与学习达成度等观察要点进行了分组讨论并评课。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倪海霞老师认为,薛老师的课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固然重要,同时也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柳宗元除了具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外,还融会了佛、道的思想,前者可以通过了解他一生虽短暂,却不忘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品格直抵学生心灵,后者可以联系《老子》和《庄子》中的相关课文加以领会。倪老师认为孙老师的课,学生和老师都体现出卓越的才能,如果学生命题的量能够适当减少,对单元的梳理能聚焦到更细小的点,将更有实操性。
朱家角中学薛梦婷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通过设计生生互评和读写结合的活动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做法,学生自主设计评价量表的活动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位老师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在指导环节给予学生更充分细致的指导则略显遗憾。
东湖中学张静漪老师建议薛老师可以用“作者为何不直接阐述主旨和目的而要用寓言”为主问题来统摄各个环节。自主修改文学短评难度较高,可以考虑先找典型问题,然后全班共同修改来降低难度。张老师肯定了孙老师班上学生的优秀表现,并提出了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活动的疑惑。
青浦一中王婷老师肯定了两堂课从学教材到迁移运用的设计理念,认为这样的做法契合了“教学评”一致的研修主题,学习活动和目标也实现了一致性。填写表格等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青浦高级中学黄英老师高度赞扬了两位青年教师在关键时刻能及时点拨学生的教学智慧。她建议薛老师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凸显文章的文体特点,建议孙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拆解成几节课分别加以梳理和训练。
朱家角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陆佳作了题为“从有趣到有效——学生活动设计的策略探究”的主旨报告,分享了朱家角中学语文组近阶段校本研修的做法和心得。为了落实新课标“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要求,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朱家角中学语文组聚焦文学作品的教学实践,提炼出了“戏剧表演——主题辩论——续(改)写结局”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这些活动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此外,语文组申请并完成了探究不同类型的文本的学生活动设计的区级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探索如何将学生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开展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新探索。
区学科研训中心组成员、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孙孝龙以“理解与建构——上海市第36届作文竞赛复赛命题分析与教学思考”问题,分享了对作文教学的理解与思考。孙老师认为,对作文命题的理解有两个指向,一是命题材料,另一是命题语言,前者是基础,有一定自由度,后者是方向,有明确限制性,优秀作文是两者的结合。作文建构应重视“一个中心”(一文一题)和四个指标:统一、辩证、情境意识、普适价值。随后,孙老师对上海市第36届作文竞赛复赛做了案例分析。最后建议:第一,要有对学生写作情境的真切理解——时间有限,空间封闭(主要指资料空间,进而指向思维空间),只有立足真实情境,才能发生有效教学;第二,用语文方法去辅助理解,重视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活动最后,吴颖芳老师对活动作了点评和指导。吴老师指出,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课标和教材,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和教材中的单元导语等明确了每个单元的核心教学任务和方法。教师上课过程中要避免贴标签,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通过关注作者的用词、句式等语言形式,把握人物形象和推断写作意图。如何扎实地把文本“抓”在手里是教学的关键。
教研员周枫肯定了朱家角中学语文组围绕主题组织教师开展系列校本研修的实践模式,他认为今天的展示课体现了“双新”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特点,他表示老师们的交流与研讨依循问题导向、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形成了具体、可操作的实践与改进策略。
本次活动是我校语文组一个阶段以来探索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路径的成果展示,也是区域提升学科教师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实践研究。高中语文学科将继续立足教学实践,推进“双新”实践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组稿:陆佳
审核:马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