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疆分部 > 新疆部新闻

新疆分部

    追寻历史足迹 传承古镇文化

    作者:丁卫红     发布时间:2024-9-8 点击数:3878

    92日下午,为寻访朱中印迹、探寻古镇文化,新疆部高一新生在老师们带领下,顶着炎炎夏日,漫游朱家角古镇,品味江南独特文化魅力。

    同学们从新疆部大门口出发,沿朱扬——浦祥一路,走过漕平路,越过淀浦河,踏过珠湖路,顺着课植园路,一路步行来到这座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江南明珠”。同学们徜徉在石板路上,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石桥与粉墙黛瓦,摇橹船划过,晕开层层涟漪,百年古树、千年古韵,摇曳在这小桥流水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cb9c5244b7728bd059cfccec41bcae8.jpg

    课植园是朱家角古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俗称“马家花园”,是朱家角中学老校址,作为朱中的新成员,高一新生走进课植园,认识、感受、欣赏古镇文化,了解我校的起源、发展、变迁,了解一代一代朱中人的努力奋进。

    7637dfa17f239ffd272e0ae325119fc.jpg

    课植园的布局分成四个区,即迎宾会客(厅堂)区、读书休闲(园林)区、生活居住(民宅)区及耕作实践(田园)区。入口外表平淡无奇,里面却别有洞天,厅内悬挂“蓬荜生辉”匾额,左右挂着一幅对联:“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意思是熟读四书五经,触类旁通可以学到万条道理;种植稻麦,只有辛勤耕作九个月,才能在收获后得到三个月的休养生息。此联藏头“课植”,意味“课读之余,不忘耕植”,既映衬了庄园之名,又寄托了园主对后代的厚望,故园内既建有藏书楼,又辟有稻香村。课植,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去看,就是读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教育的本源。园中假山水池、古树名木应有尽有,西洋式的紫藤花廊、中西合壁的藏书楼、民国建筑风格的望月楼、镶嵌明代四大才子诗词手迹的碑廊,置身亭台楼榭中,想象当年校友们倚着一池荷花,手握一卷,勤学不辍,江南的天空也变得更温润如玉了。

    cb6222798301aa4fa05967e422cb4c7.jpg

    张臻校长一直强调,培养具有朱中特质的新疆班学生,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朱家角,了解朱中,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朱家角地域文化和学校悠久历史文化的浸润,传承“课植”文化,将生活与文化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担当——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认同和传承。岁月浸染,校史流芳;岁月无声,历史有痕。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言传身教中感悟和传承古镇文化,秉承朱中人文精神,滋润自我涵养,成为有底蕴、有担当、有见识、有特长的“朱中人”。


    审核:谢建妹 沈春华 


    摄影:再吐娜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00153;累计访问人数:3860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