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研究型课题科技宣讲活动

作者:杨洋     发布时间:2024-9-13 点击数:18391

  

2024年9月9号下午,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研究型课题科技宣讲活动顺利开展。高一全体同学、教导处副主任蒋磊老师、科技辅导教师杨洋老师和班主任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碳”循环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的获得者高二6班沈子涵同学介绍了参加学校近几年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的情况。内容包括:课题答辩、全国高校科学营、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上海市/青浦区小研究员、985高校夏令营、英才计划、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其次介绍了学校特色创新实验室和高中生可以参加的科技类比赛及市级荣誉,最后对研究型课题的导师、选题、开展计划进行详细的说明。他给同学讲授了自己高一的科创经历,为新同学提供了做研究型课题的建议。

JP3A9417.jpg

随后,何鑫研究员开展了《我们与自然,这么近,那么远——上海自然故事》的讲座,激发同学们对环境保护兴趣,了解了上海的自然故事。

何鑫研究员讲到: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动物面临资源匮乏甚至从地球上已经消失,如何处理城市绿地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每个地球公民应该遵循的责任,相对上海来说,我们努力去保护一些大环线的鸟类物种,哺乳动物和啮齿类动物等。100多年前,延安路曾经是一条河叫洋泾浜,陆家浜、肇家浜,原来也都是河。在人类影响这里之前,其实都是湿地。150年前,静安寺除了庙之外,周围全是芦苇湿地,附近有上万只候鸟在这里过冬。

1.png

仅仅一百多年,上海已经是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了,很多的区域没有办法回到一两百年前“江南水乡”的自然状态。所以很多动物,想在市区里看到不容易,它们需要更隐秘的林地、更隐秘的水域环境,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遇到的问题更大。崇明东滩我们能保护下来,我们曾经在崇明东滩放了扬子鳄,一开始只有几只,现在有几十只。

2.png

如今,城市的公园、城市的林地,包括很不错的小湿地,其实成为了动物的庇护所。一个特别案例就是貉,因为人类的投喂,获得了一些生活的区域。经过河岸整修之后,有些鸟类如白鹭、夜鹭,能在苏州河、黄浦江岸边看到。例如:环球旅行的斑尾塍鹬Bar-tailed Godwit 能在中国度过换羽整装待发,减缓城市化进程建设绿地公园给小动物门一些生活区域,生态保护工作者努力付出和青少年公益讲座等。

JP3A9418-DeNoiseAI-low-light.jpg

关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启示着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回顾上海的城市自然历史,我们会发现城市与大自然之间所存在的微妙联系。本课程将带您一起走进上海这座城市的自然故事,读懂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希望本次研究型课题科技宣讲活动能够让高一同学对今后自己做研究型课题有所启发,有所创新,有所收获。朱家角中学一直致力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育和研究型课题项目的开展,无论从基础实验室还是精高端实验室,满足朱中学子需求,在开展课题的过程中,培育其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何鑫简介:

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自然科普达人,知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环游加拉帕戈斯》、《达尔文密码》、《奇妙的动物世界》、《国门上的43种珍稀动物档案》,译著《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鸟类星球》、《大自然的悄悄话》等三十余部著作,以及三百余篇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科普作品,在中国科协“我是科学家”、上海科协院士专家大讲堂、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等众多平台进行过五百余场科普讲座,曾荣获福特汽车环保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上海静安青年英才、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科普之星等称号,曾带队多次前往肯尼亚、厄瓜多尔、斯里兰卡、南非等地。

3.jpg


撰稿:杨洋

审稿:李伟、蒋磊

摄影:阮叶平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4799;累计访问人数:3442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