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至,张灯结彩庆团圆。2月12、13日,朱家角中学新疆部以“欢乐游园会,浓情元宵夜”为主题,举行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们不仅通过七项传统趣味竞技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更在元宵之夜共享汤圆的温暖,为冬日校园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活力。
元宵夜话:舌尖上的团圆滋味
在这花灯初上、月圆人圆的元宵佳节,新疆班学生相聚食堂,共同庆祝这个充满甜蜜与团圆的节日。此刻,食堂里弥漫着元宵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也是学校对广大学生的深情厚意。
那一颗颗圆滚滚的元宵,承载着满满的祝福,摆放在学生面前。它们有的藏着香浓的芝麻馅,轻轻咬一口,浓郁的芝麻香气在舌尖化开,甜而不腻,仿佛把家乡的甜蜜都包裹在其中;有的藏着酥脆的花生馅,咬下去咯吱作响,清甜的花生香在口腔中弥漫,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学生们一起品尝这香甜的元宵,感受这份特别的关怀,把这份温暖和甜蜜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愿这元宵的甜蜜,化作心中不灭的温暖,陪伴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勇敢前行,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游园竞技:传统游戏点燃青春热情
本次游园会精心设计了七项融合传统文化与团队协作的趣味活动,吸引了全体新疆班学生的热情参与。
同心鼓:凝心聚力奏响团结乐章
“同心鼓”作为团体赛的焦点项目,要求8名队员通过牵拉绳索共同颠动铜鼓上的网球。高三组的艾合散、伊尔番等队员默契配合,以连续颠球23次的佳绩摘得桂冠。现场加油声此起彼伏,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力往一处使”的团结真谛。

木射:以球明德传承文化精髓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红字柱与“傲、慢、佞、贪、滥”五个黑字柱分立两端,击球手需以木球击倒红柱得分,击倒黑柱则减分。高二(14)班麦尔哈巴、高二(15)班艾克力亚尔、高三(15)班阿卜杜哈力克凭借精准控球,一分钟内击倒5根红柱,成为全场“击球小能手”。
轨道运球:细线织就协作之网
团队成员分列两排,2人一组手拉细绳组成两条平行“轨道”。高二(14)班、高一(15)班的组合表现特别优异。四人屏息凝神,通过微调绳距让网球匀速滑行,使球保持在绳上不掉落,并精准落入第二段轨道,最终网球成功通过轨道并进入终点的桶中,场边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彩色挑棒:指尖巧技挑战耐心极限
高一(14)班热西坦穆海热姆、高一(15)班祖丽胡玛尔等人以“镊子手”惊艳全场,凭借“轻挑细取”的绝技,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他们俯身盯住交错小棒,用手轻压小棒尾端,待其翘起时闪电般抽出底下的小棒。连挑12根后,面对最后横压三棒的死局,轻吹
桌面制造气流空隙,成功“破局”夺冠。活动现场精彩不断,紧张与趣味交织。
接石子:三石翻飞显灵巧
高二(15)班古丽乃再尔首次尝试便成功完成“抛三接三”的高难度动作。从桌上拿起一颗石子,向上抛起,趁石子未落回桌面前,迅速抓起桌上的第二颗石子,再接住刚才抛起的石子。成功接住三颗石子后同时向上抛起,用手掌迅速翻过来,使三颗石子落于手背上,再往上抛,又接住三颗石子。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引得围观同学连连惊叹。
趣味捶丸:古今碰撞激扬青春活力
锤丸赛场呐喊震天。比赛分红蓝两队,每队有10次进攻机会以木槌击球入洞,这是考验力度和准度的竞技。高二(14)班的赛维尔丁凭借巧妙角度连进3球,将“战术与力量结合”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将木球“砰”地击中10米外靶洞,却在洞口旋转三周滑出,观战的同学露出遗憾的表情。比赛吸引了众多的同学参加,不一会等着挑战的同学就排起了长队。
猜灯谜:智趣交织点亮文化薪火
灯笼下悬挂的百余条灯谜。“孔雀东南飞——打一字!”谜题刚挂出,就有同学抢答:“孙!‘孔’去东边,‘雀’去南边。”灯谜几十盏花灯半小时内被尽数摘下,谜底涵盖诗词、地理、民俗知识,成为“最烧脑”展区。


此次元宵游园会不仅是一场竞技与欢乐的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团结协作课与文化传承课。从“木射”的德育内涵到“同心鼓”的协作精神,从指尖巧技到智慧比拼,学生们在游戏中感悟传统、在实践中凝聚情谊。
审核:谢建妹 沈春华
摄影:再吐娜 张晓华 玉苏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