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心觉察唤醒春日心灵能量
2025年4月21日下午,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心理辅导室内流淌着清越的音钵声,学校心理社团学生闭目端坐,跟随心理教师陈海侠的引导,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正念之旅”。作为“遇见春天·愈见你”心理健康活动季的特色项目,本次团体辅导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学生探索正念觉察的力量。

从“专注姿势”开启心灵调频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面上,陈海侠老师以轻柔的提问拉开序幕:“当你全神贯注时,身体会自然呈现怎样的姿态?”同学们纷纷调整坐姿——脊背挺直、双肩放松,有的闭目凝神,有的垂眸注视地面。“专注的姿势不仅是身体的锚点,更是向大脑发送‘准备聚焦’的信号。”陈老师解释道。随着音钵的第一次敲响,学生们在睁眼状态下追踪声波消逝的轨迹;当第二次音钵震颤时,闭目聆听的同学们明显表现出更敏锐的感知。“原来闭上眼睛真的能让听觉放大!”一位同学在分享环节惊叹道。


一杯水的哲学:觉察中的动态平衡
活动现场上演了一场特别的“水杯接力赛”。首轮传递仅装半杯水的纸杯时,同学们动作流畅,水波几无晃动;而当水量增至杯口时,传递瞬间变成专注力的考验。“我感觉手指在细微调整角度,呼吸都跟着放轻了。”一位同学描述道。陈老师适时引导:“这就像应对压力时的状态——当我们保持觉知,就能在动态中寻找平衡。”通过对比实验,学生们直观体会到正念如何将“下意识动作”转化为“有意识的觉察”。

呼吸:随身携带的情绪调节器
“有一个动作我们每秒都在进行,却常常忽视它的力量。”随着陈老师的谜题抛出,“呼吸”这个隐藏的生命节律成为焦点。在舒缓的引导语中,学生们化身“扎根的树”,感受气流在鼻腔的流动。“注意胸腔的起伏,但不必刻意控制。”十分钟的呼吸练习后,有同学分享:“刚才走神想到数学作业,但老师说过‘觉察分心就是回归的开始’,我就轻轻把注意力拉回来了。”这种对思维游离的宽容态度,正是自我关怀的核心。

外星人视角:葡萄干里的宇宙
活动尾声迎来最具趣味性的环节——以“外星科考员”的身份品鉴葡萄干。同学们用指尖摩挲果皮的褶皱,观察光线在果肉上的折射,甚至刻意换用非惯用侧牙齿咀嚼。“原来一颗葡萄干有这么多层次的味道!”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陈老师由此延伸:“当我们以陌生化视角重新打量日常生活,焦虑的数学公式可能变成趣味密码,严厉的教导背后或许藏着未曾注意的关心。”

从对正念概念的一无所知到切身体验,心理社团的同学们认识到正念原来可以发生在身边的每时每刻,陈海侠老师表示:“这些练习不是魔法,而是帮大家建立心理‘肌肉记忆’。” 春意渐浓的校园里,正念的种子正在年轻心灵中悄然扎根。
撰稿:盛心怡
审核:王志刚 魏强
摄影:陈海侠 盛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