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科技课,共享创新风--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科技共享课程系列

作者:科技与信息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4-28 点击数:67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科技教育正成为塑造未来人才的关键力量。4月12日、19日和26日下午,我校面向青浦区初中生和小学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跨学科编程等的科技共享课程。来自朱家角中学基础教育集团成员校的120多名师生参加了《旋转地球仪》、《电动小火车》、《自制收音机》和《3D打印机》科技课程活动。

指尖转动世界,眼中看见经纬:旋转地球仪

课程伊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经纬度等地理知识,为后续的手工制作奠定基础。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胶水等材料,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旋转地球仪。从裁剪、粘贴到绘制地图,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却也难不倒这群充满创造力的孩子。



从零件到列车,“小小工程师”上线!:电动小火车

课程现场,老师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与实物拆解,为孩子们讲解电动机运作、电路连接及轨道设计原理。随后,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手持螺丝刀、电路板、车轮组件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拼接火车车体、连接电路。随着第一辆小火车“轰隆”启动、沿着轨道平稳飞驰,课堂瞬间响起欢呼声。

 


解码收音机的“耳朵”:自制收音机

课程从理论讲解切入,老师以生动比喻解析无线电波传输、电路放大原理,配合实物拆解演示,将复杂的电磁学知识转化为易懂的“声音故事”。随后,学生们化身“电子工程师”,通过电路焊接、元件组装与调试,学生们亲手打造出能接收电台信号的收音机,在电子元件与物理原理的碰撞中,感受科技与声音交织的独特魅力。当第一台自制收音机成功响起广播声,课堂瞬间沸腾。学生们还尝试调节频率旋钮,搜索不同电台,感受声音从无到有的神奇过程。“原来电台的声音是这样‘跑’进耳朵的!”

 


层层叠加的“魔法”,揭秘3D打印的“生长”逻辑

课程伊始,老师通过趣味动画与实物模型,深入浅出地讲解3D打印原理、建模软件操作与材料特性。随后,学员们化身“数字设计师”,使用3D软件,从零开始绘制立体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学员们反复调整尺寸、优化结构,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精确的数字图纸。进入打印环节,随着3D打印机的喷头缓缓移动,耗材逐层堆叠,一个个创意模型逐渐成型。当第一份作品完成,“原来我设计的图案真的能‘站’起来!”一位学员捧着自己的3D打印作品兴奋不已。


1b84d482b551a59a0f2640f6859fc9b.jpg


科技的世界永无止境,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止。期待更多学子加入我校的科技共享课程,在动手实践中解锁未知,在团队协作中突破边界,用智慧与热情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创故事!

 

撰稿:刘健婷

审稿:李伟、蒋磊

摄影:刘健婷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6227;累计访问人数:3295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