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之窗 > 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发现幸福 传递幸福——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心理健康活动季团体辅导纪实

作者:政教处     发布时间:2025-5-13 点击数:1467

 

2025年5月,上海市朱家角中学心理健康活动季“遇见春天,愈见你”持续升温。继“正念练习,自我关怀”“春日寻宝”两项团体辅导后,5月12日,由心理辅导室陈海侠老师主导的第三场团体心理拓展辅导“发现幸福 传递幸福”在春意盎然的校园内展开。本次活动聚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议题,通过多元互动与深度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幸福、传递幸福,为青春注入蓬勃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513100418.jpg

理论为基:幸福是心灵的必修课

在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意义感等多重挑战下,高中生常陷入迷茫与倦怠。基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的“幸福五要素理论”(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感、成就感),本次活动以“发现—感受—创造—传递”为脉络,通过艺术表达与行动实践,帮助学生构建幸福感知力。陈海侠老师强调:“幸福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行动培养的能力。”

活动实践:从感知到行动的四重奏

1. 小组共建,温暖启程

参与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组内协作,迅速形成5个“幸福工作小组”。各组组长带领成员承诺遵守“守时、真诚、保密”等团规,营造安全、包容的分享氛围。

2. 我的幸福图案:用画笔定格当下

学生以油画棒自由创作,将近期生活中的幸福印记转化为抽象符号或具象画面。有的学生画出晚自习后与好友分享零食的温馨场景,有的用暖色调勾勒出周末与家人的漫步时光。通过组内分享与集体展示,学生们发现:幸福往往藏于平凡细节。

3. 幸福信封:旁观者的幸福启示录

教师准备的“幸福信封”中收录了往届学生的幸福小事:一次雨中奔跑、一句陌生人的鼓励、一本触动心灵的书籍……通过朗读与讨论,学生从他人视角重新定义幸福,并提炼出“微小而确定的满足感”这一共同特质。

4. 幸福点滴:链接过去与未来的幸福拼图

结合塞里格曼的幸福理论,学生在原有画作上添加人生中重要幸福事件的符号,并勾勒对未来幸福场景的期待。活动尾声,多数学生的“幸福打分”较初始值显著提升。

5. 传递幸福:校园里的幸福接力

最富活力的环节中,学生两人一组化身“幸福使者”,深入校园9个区域开展“小确幸调查”。他们用所学理论采访师生,记录下“批改作业时看到学生进步”“课间听到一首喜欢的歌”等真实故事,并传递“幸福五要素”理念。一位老师在受访后感慨:“被学生的热情感染,突然发现办公桌上的盆栽开花了,这也是一种幸福。”

微信图片_20250513100453.jpg

以心育心:让幸福成为青春底色

活动在学生的感悟分享中落下帷幕。陈海侠老师总结道:“幸福不是终点,而是持续觉察与创造的过程。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幸福的发现者、传递者,让积极情感在校园内外流动。”

作为本次心理健康活动季系列团辅的收官之作,“发现幸福 传递幸福”不仅延续了系列活动的沉浸式体验特色,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从“自我关怀”到“社会联结”的成长阶梯。未来,朱家角中学将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以多元活动滋养心灵,助力学子绽放蓬勃生命力。


撰稿:盛心怡

审核:王志刚 魏强

摄影:陈海侠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11865;累计访问人数:386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