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教材的使用情况,提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上海高中生物教材主编团队[赵云龙、周忠良、刘志学、禹娜、梅其春、张惠展、杨桦、张伟]和几位出版社成员一行于5月26日走进我校,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课堂观摩、评课交流、实验室考察及教材使用问题解答等环节,为一线教师与教材编者搭建了直接对话的桥梁。
走进课堂,把脉教学实践
教材主编团队深入教学一线,听了齐鑫老师执教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课后,主编团队从教材内容编排、知识逻辑衔接、学生活动设计等角度进行了专业点评,充分肯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同时结合新课标要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提出了建议。赵老师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实地听课,收集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优化建议,让教材更贴近实际教学需求。”


参观实验室,关注实践教学
在生物实验室,主编团队详细查看了实验设备配置及课程开展情况,了解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教材配套实验的器材的现有情况。针对部分学校实验材料不足、课时紧张等问题,主编团队记录下教师的反馈,积极与学校沟通,加强实验器材的配备,并作为未来教材修订的参考依据。




答疑解惑,共话教材优化
在座谈会上,教师们围绕“教材中部分概念的表述深度”“每次新教材改变的内容”“课后习题的梯度设计”等问题踊跃提问。主编团队逐一解答,并详细记录了教师提出的建议。
青浦区教研员陈望春老师表示:“主编团队直面问题、务实求真的态度让我们深受鼓舞。这种双向交流不仅能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教材意图,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师生‘用得上、用得好’的工具。”


携手共进,推动生物学教育发展
马校长在总结中提出:“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此次调研活动为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的双向优化提供了宝贵契机。希望我校老师与主编们能多沟通,推动生物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感谢主编团队的到来,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支持。此次调研活动深化了教材编者与一线教师的互动,为生物学教材的科学性、实践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齐鑫
审核:齐鑫、蒋磊
摄影:齐鑫、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