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践行美育浸润理念,将红色精神的火种播撒进年轻一代的心田,我校于近期精心策划了“红色旋律·美育课堂”专题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依托日常课堂教学主阵地,以生动活泼、情感丰沛的形式,深度融入红色文化欣赏与红色经典歌曲学唱,构建起富有感染力与教育价值的红色美育新课堂,让红色基因在音符的流淌中焕发时代光彩。
课堂变“阵地”:红色文化在旋律中流淌
课堂成为本次活动的主场。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老师们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与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紧密结合。同学们屏息凝神,在歌剧《白毛女》的欣赏中,认识延安精神对文艺作品的影响;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体会革命者的崇高与信仰;在《黄河大合唱》的雄浑激越中,感受民族危亡时刻的悲壮呐喊与不屈抗争;教师以艺术作品为钥匙,开启红色历史的大门,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思考,在旋律中感悟,深刻理解红色经典作品所承载的历史分量和崇高精神价值,使“红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感、可听、可触的精神力量。



歌声传薪火:经典旋律在学唱中传承
“风在吼,马在叫……”整齐而充满感情的歌声在校园回响。在歌曲学唱环节,老师们不仅细致教授《保卫黄河》、《我和我的祖国》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的演唱技巧,更着重解读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与时代精神。

同时,课堂上再现《国歌》,让学生们重新练唱《国歌》,当熟悉的旋律从同学们口中唱出,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对党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也随之融入年轻的心田。
美育浸润心灵:红色精神在感悟中扎根
此次活动是学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实践。通过“听”(欣赏理解)与“唱”(亲身实践)的双重浸润,让红色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情感共鸣。歌声成为纽带,在学唱与传唱中,红色精神得以生动赓续。


(往年照片)
20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开展“红色旋律·美育课堂”“五月歌会”等活动,坚持以音乐为媒,将红色历史生动呈现,将革命精神深情传递。
撰稿:艺术组
审稿:程其龙
摄影:艺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