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疆分部 > 新疆部新闻

新疆分部

    春风化雨行万里 家校同心育栋梁(二)

    作者:丁卫红     发布时间:2025-8-18 点击数:2196

     8月17日清晨,朱家角中学家访团迎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尘,驱车前往喀什市第十四中学。车窗外,干燥的风裹挟着尘土迎面扑来,这漫天的尘土,恰似教育援疆路上的艰辛与执着。


    校长报告:课植文化在边疆生根

    上午10时许,副校长李会在喀什十四中会议室向五十余名高二高三学生及其家长作《传承课植文化 转变育人方式》专题报告,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实践成果。李会在报告中深情回顾了朱家角中学八十余年的办学历史,重点阐释了“课植文化”的内涵——以“课读”启智,以“耕植”立行。他提到:“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课程体系、跨学科教学和特色研学活动,学校为新疆学子搭建了多元成长的舞台。当展示到新疆班毕业生取得的佳绩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李会的讲话让家长们深切感受到,朱家角中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人格的沃土。

    c81da08918cf6f3fab9c51cea720ecd4.jpg

    1fc05fcf8317db5ed109f16034602792.jpg


    学长心声:四颗胡杨的成长故事

    随后,四位优秀毕业生依次登台,用真挚的语言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014届阿米娜和肉孜姑这对“姐妹花”,从朱家角中学的高中同窗挚友到如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同事,用她们的人生轨迹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真谛。“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五个孩子中,我是唯一走出村子的。”阿米娜的声音微微发颤,“是内高班的好政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用知识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剧本。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感恩国家,感恩母校,更感恩每一位为我们倾注心血的老师。”

    811b448654fd6060e49eb9744315a165.jpg

    肉孜姑接过话筒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学弟学妹们,请珍惜在内高班的每一天。这段时光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在于它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在这里形成的价值观,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从医路上的每一个选择。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担当。”

    5531ce7deaf291b829bbd08935bde84b.jpg

    在朱家角中学的四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吐尔孙买买提的开场白掷地有声。这位2019届毕业生如今已是中国石油新疆喀什销售公司的财务骨干,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独立思考的价值。

    52fde18aff673ee16701c75f665a20dc.jpg

    风尘仆仆的热米兰木(2019届)是昨夜特意从伊犁赶来的。这位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结合新疆就业现状,给出务实建议:“学好普通话、考取证书,提前规划才能抓住机遇。”

    c61981748159685b8cebb47455dcf80f.jpg


    心与心的对话:无花果里的感恩

    优秀毕业生分享结束后,现场进入分组交流环节。高二、高三的学生和家长们分别围坐成几个小组,与随行的任课老师们展开面对面交流。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困惑:“数学压轴题总是没思路”“英语阅读理解速度跟不上”“文言文诗歌鉴赏总是答不到点子上”……老师们耐心倾听,一一“把脉”,给出针对性建议。

    8379d08e4badd38d9937164c2a36461a.jpg

    临近结束时,一个意外插曲让所有人动容。高三14班的艾力胡玛尔与爷爷、父亲和弟弟从克州风尘仆仆赶来,因车辆故障开了整整两小时才好不容易赶到。爷爷捧着一篮亲手种植的无花果,执意让老师们品尝新疆的甜蜜。临别时,这位白发老人向老师们深深鞠躬:“我代表新疆人民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的孩子有了光明的未来!”这一幕让在场者无不动容,教育的意义在这一刻得到了最朴实的诠释。


    阿亚格曼干村:总书记走过的教育路

    下午,家访团队来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过的阿亚格曼干村。派驻教师玉苏甫江早早在村口等候,李会副校长紧紧握住玉苏甫江老师的手:“这一年来,你在新疆班的工作有目共睹,把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玉苏甫江曾是朱家角中学新疆班的派驻教师,如今已回到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中学任教,但仍牵挂着自己曾经负责的高三年级学生的高考成绩。他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的录取情况,眼中满是关切。曾与他搭档的沈辉老师告知学生们的录取现状:“都考得很好,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啊!”两人相视一笑,想起了共同奋战的那些日日夜夜。临别时,玉苏甫江站在路口久久挥手,夕阳下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

    ddc6bbb9b2f154d15e5906340ff1877c.jpg


    夜色话当年:师生情未央

    深夜, 2010届毕业生冯天祥、唐锡燕和2015届毕业生克力比努尔闻讯专程赶到宾馆探望恩师。一盏清茶,几许回忆,师生共话往昔岁月,畅谈今日生活。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成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而老师鬓角的白发,恰是这段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在这静谧的夜色中,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愈发显得珍贵而醇厚。

    暮色沉沉,喀什的夜风裹挟着白日的沙尘,轻叩着宾馆的窗棂。家访团的老师们揉着酸胀的双眼,行李箱上还沾着白天留下的尘土。这一天的奔波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五个小时的车程在等着他们,巴楚的孩子们还在期盼。教育的路从来都不轻松,但每一步,都值得。


    审核:李会 沈春华

    摄影:阮叶平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6606;累计访问人数:386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