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晨光熹微,和田市的天空扬着轻尘。南开大学新生刘致君早早来到老师们下榻的宾馆,眼中写满期待。这个即将步入大学的年轻人,今天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告别故乡——作为向导,陪同家访团前往策勒县和洛浦县,走进三个充满希望的家庭。
石榴花开,民族团结一家亲
汽车驶出和田市区,沿着315国道向东行驶。策勒县色日克街道,高二15班古丽切合热一家早已在路口等候。见到家访团的车辆,全家人立即迎上前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个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称号的家庭,院子里葡萄架果实累累。古丽切合热的父亲——一位在策勒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教育工作者,真诚地表达感激:“去年冬天,我特意去上海看望女儿,看到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宿舍,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副校长李会握着家长的手说:“内高班的学生都是新疆最优秀的孩子,我们一定会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用最好的教育来浇灌他们成才。”谈话间,古丽切合热兴奋地分享着带父母游览上海的经历:"我陪他们登上了东方明珠,还去了南京路步行街......”少女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主题教育馆里的深情厚谊
“天津市是策勒县的对口支援城市,”古丽切合热的父亲动情地说,“正是他们的无私援助,让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特意邀请家访团前往附近的石榴籽村,参观新落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
走进庄重大气的展馆,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讲述着援疆干部的动人故事:天津医生在牧区巡诊治病,教师在学校传道授业,工程师在工地挥汗如雨……此情此景,让家访团成员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不只是口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实践。

葡萄藤蔓间的教育传承
午后阳光正好,家访团在刘致君和古丽切合热的陪同下来到策勒县固拉合玛镇阿克依来克村2025届麦迪乃姆家。院子里,葡萄藤蔓编织成绿色的穹顶,串串葡萄如翡翠般晶莹剔透。已被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录取的麦迪乃姆见到老师们,喜悦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恭喜你成为公费师范生!”副校长李会送上真挚的祝福,“希望你学成归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更令人欣喜的是,麦迪乃姆的妹妹也考上了克拉玛依内初班,姐妹双双金榜题名,成为这个农民家庭的骄傲。
麦迪乃姆的爷爷奶奶虽然不会说汉语,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心意:见老师擦拭汗水,奶奶立即推来电风扇;发现老师们在欣赏葡萄,爷爷马上推来三轮车,比划着邀请大家采摘。当紫红色的葡萄递到手中,那份甘甜不仅滋润唇舌,更甜进每个人的心田。

家访搭起连心桥 共话成长育未来
夕阳西斜,家访团抵达最后一站——洛浦县高三15班邵曼宇家。为了这次见面,邵曼宇父亲特意请假在家等候。
“自从乡里建起工业化厂,就业岗位增加了,老百姓的钱包也鼓起来了。”邵曼宇父亲介绍着乡里的变化,‘现在年轻人不用远走他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作为即将面临人生选择的高三学生,老师们鼓励邵曼宇树立明确目标,制定好科学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提高学习成绩,将来为家乡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
副校长李会意味深长地说:“这次家访不仅是看望学生,更是搭建新疆与内地沟通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是连接东西部的纽带。”临别时邵曼宇父亲提出诚挚建议:“希望内高班能招收更多新疆孩子,让他们走出去看看精彩世界,学成归来建设美丽家乡。”

暮色四合,家访团踏上归途。回首这一天,家访团不仅领略了新疆大地的壮美辽阔,更深切感受到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希望、凝聚人心。在此,我们由衷感谢青浦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长期以来对新疆班办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坚守与付出,才有了内高班的稳步发展,才有了这次跨越山河的温暖相聚,才有了家校之间牢不可破的信任与默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连接民族情感、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从黄浦江畔到昆仑山下,从东方明珠到戈壁绿洲,我们以教育为桥,以关爱为帆,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
当古丽切合热未来身穿警服守护边疆安宁,当麦迪乃姆站在讲台培育桃李芬芳,当邵曼宇在职场挥洒青春才华,今日播下的种子,终将在岁月的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深知,这一切的美好,都源于爱的传递、心的相拥、力的汇聚。
愿春风常驻,愿雨露润心;愿家校同心,携手万里,共育栋梁,同赴光明!
审核:李会 沈春华
摄影:阮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