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青浦区信息科技攻关计划团队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为主题,在朱家角中学开展新学期启动研讨活动。活动聚焦AI技术在教师教学、课堂实践、学生学习和评价方式中的深度融合,旨在推进项目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教学实践的精准落地。
本次活动由李伟老师主持,来自攻关团队的成员及特邀专家王荣良教授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李伟老师对上学期项目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并对本学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当前项目已进入成果提炼关键期,所有研究活动将围绕“教学案例打磨”“章节内容撰写”“课堂实践验证”三大任务展开,确保11月市级展示活动高质量呈现。

在主题分享环节,张心诚老师以《AI如何提升教师效率》为题,深入剖析了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环节中的时间分配问题,提出“AI不是替代者,而是效率放大器”的核心观点。他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展示了AI在教案生成、PPT制作、学生画像构建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首次提出“生成即可用—数据回流—育人协同”三阶段AI教学介入模型,引发与会教师热烈讨论。
在活动中,王定洋老师围绕“大模型与智能体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汇报,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大模型平台的技术路径与教学适配性,并结合本校实践,分享了基于本地化部署的智能体平台搭建经验。他强调,技术选型应服务于教学需求,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场景为驱动”的开发思路,为后续案例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支撑。

李小维老师则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教学模式变革”为主题,聚焦课堂结构重构与师生关系转变,提出从“教师—学生”二元结构向“教师—AI—学生”三元协同的转变路径。她结合初中AI课程单元设计,展示了AI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参与学习支持,推动教学从“统一讲授”走向“个性化引导”。
王教授在点评中指出,项目研究已从“技术尝试”走向“系统建构”,当前亟需明确成果表达框架与案例呈现方式。他强调,写作应聚焦“问题—策略—成效”主线,突出AI赋能教学的实际价值,避免陷入技术堆砌。他建议各章节围绕“教学变革维度”展开,从教师、学生、课堂互动三方面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浦经验”。

随后,崧淀中学顾子鸣老师以“11月6日市级展示课”为节点,分享了其基于大模型支持的Python编程项目式学习案例。他介绍,课程将以“真实问题+AI协同”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大模型完成需求分析、代码生成与调试优化全过程,实现“用AI学AI”的目标。

活动最后,李伟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学期项目推进将坚持“精耕细作、协同攻关”原则,鼓励每位教师以“研究者”身份投入实践与写作,真正实现“用AI教、用AI研、用AI写”的目标。团队将定期组织案例研讨、写作沙龙与课堂观摩,确保项目成果在11月市级平台精彩亮相。
本次研讨活动为新学期项目推进明确了方向、厘清了路径,也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共识。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投入到后续研究与实践中,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信息力量”。
撰稿:张心诚
审稿:李伟、蒋磊
摄影:曾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