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学之窗 > 生物教研组

生物课堂“智”趣相融!AI 赋能《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区公开课顺利开讲

作者:杨洋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数:92


近日,一场以“AI 赋能教学”为核心的生物学公开课暨研讨活动顺利举办,课程聚焦《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通过数字技术破解微观教学难点,为区域内生物教师提供了数字化教学的实践范本,也让学生体验了“科技 + 学科”的沉浸式学习新场景。

教案:AI破局,攻克微观教学痛点

本次公开课教案以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 2 内容为依托,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设计。针对“染色体变异”抽象难懂、学生易混淆概念的问题,教案设计了“情境导入 — 交互探究 — 精准反馈”的闭环流程:以“袁隆平数字人讲解水稻育种”为开篇,用科技感与学科价值兼具的方式激发兴趣;课中借助 AI 交互网页,让学生模拟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等变异过程,实时观察基因变化与性状关联;课后通过 AI 生成的个性化学习单,精准定位知识漏洞,实现分层巩固。

“传统课堂靠图片和讲解,学生难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本质杨洋教师表示:“这次用 AI 工具把微观过程可视化,比如用动画分步演示 21 三体综合征的成因,再搭配学生动手操作的染色体模具,能帮他们建立结构 — 功能 — 性状的逻辑链,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图片.png57fea1eb2d1f2b158e5187df6639205d.jpg图片.png

课堂:技术落地,让抽象知识“活”起来

公开课上,AI 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氛围格外活跃。在“染色体结构变异”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 AI 网页拖拽染色体片段,模拟不同变异类型,并实时记录基因排列变化“分不清易位和交叉互换,现在在网页上一操作,看清楚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一下子就了!”一名学生分享道。

针对“染色体数目变异”难点,借助 AI 工具展示减数分裂异常过程:先播放正常分裂动画,再引导学生用模具模拟“减一、减二异常” 场景,推导 21 三体综合征配子的形成过程。课堂中,AI 评价系统还实时推送“坡度问题”,5 分钟内便统计出班级对“染色体组”“单倍体” 等概念的掌握情况,老师根据数据即时调整讲解重点,实现精准教学。

图片.png图片.png

研讨总结:明确AI教学优化方向

课后研讨中,参会教师围绕“AI 赋能生物教学”展开热议。大家一致认可 AI 在可视化、精准评价上的优势,认为其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但也提出改进建议:精简非核心 AI 环节,避免技术堆砌;优化工具指向性,如给染色体动画增加清晰颜色标识;构建“AI + 人工” 双轨评价,兼顾效率与质性评估。

教研员陈望春在总结时强调未来 AI 赋能生物教学需聚焦三大方向:优先应用于微观概念、复杂机制等教学难点;借助 AI 完善 “预学 — 课中 — 课后” 流程;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后续团队将整理案例形成《AI 赋能生物学教学实践指南》,推动技术落地更多课堂,助力生物教学迈向“智教慧学”新台阶。


 50ce75460f025102eb70531c499b6f12.jpg69a6c58298afaa3eb7b14256373888ec.jpg

撰稿:杨洋

审核:朱城  蒋磊

摄影:齐鑫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5057;累计访问人数:4089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