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上海市朱家角中学英语教研组在春韵楼406教室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数智化背景下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导向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课例实践与研究”展开,旨在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以课例实践为载体探索写作教学新路径,助力教师深化“课植文化”与“深度学习”教学理念,推动数智化工具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活动由英语教研组长邹一凡老师主持,全体英语教师参与研讨。

活动伊始,邹一凡老师率先明确本学期校本研修核心主题,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基于‘课植’实践模型 探索深度学习课堂时效”与“深度学习课堂评价指标”两大量表。通过理论解读与理念梳理,老师们进一步明晰“课植文化”的实践内涵与“深度学习”的课堂要求,为后续课例研讨搭建了统一的理论框架,也为写作教学聚焦“思维品质培养”奠定了方向。

本次研修以两节写作教学课例为核心展开研讨,两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详细阐述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
董将昱老师围绕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Volunteering 单元的写作模块进行说课。其教学设计遵循“回顾旧知 — 技巧学习 — 实践互评”的逻辑:先通过写前提问梳理单元知识,再结合例文复习总分写作结构,引出“用引言佐证观点”的教学重点;随后系统讲解“quote sandwich”写作技巧,引导学生选取2-3句引言开展理解、分析与写作训练;最后安排学生完成完整段落写作,并借助平板开展生生互评,实现“学 — 练 — 评”一体化。
赵琦老师则聚焦“Writing a summary of a claim-counterclaim essay”主题说课。结合学情分析,她指出学生在概要写作中易出现“遗漏观点、忽略反面观点、漏看标题、详略失衡”等问题;据此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教材例文引导学生定位文章主张与反主张,结合近期模卷同类型任务强化“找准找全论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授“paraphrase”语言技巧,通过同义替换、词性转换、代词指代、删减细节等方法改写原句,最终指导学生对照评价表完成写作修改与完善。
两位老师说课结束后,教研组教师围绕课例展开热烈研讨,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学生指导等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凝聚集体智慧。
潘倪婕老师建议,写作情境介绍需明确“呼吁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任务与目的,聚焦“用引言论证志愿者活动好处”的教学重点,可通过“课前布置段落写作、课上增补引言”的方式精简课堂任务。
沙林靓老师提出,Brainstorm环节需强化“读者意识”,明确“write to whom”的写作对象;“quote sandwich”环节应拓展引言类型,涵盖名人名言与古话,且名人名言需补充人物背景信息以增强说服力。
陶时悦老师关注引言学习的深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向下理解(打比方、举例子)”与“向上理解(探究引言本质)”双重维度以深化认知,结合“volunteering”主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张沈悰老师则强调教学重点需进一步聚焦,建议精简课件内容,明确“解决学生学困”的核心目标,例如概要写作课须清晰界定“proofread(校对)”为新知重点。
吴玉婷老师针对薄弱学生提出帮扶建议,认为可提供语言框架与评价方向,降低其参与互评的难度;同时建议结合前两单元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方法的综合运用。
冯妮老师则从教学支架搭建角度出发,提出需平衡“旧知复习(前两单元写作策略)”与“新知突破(正反论证型文章写作难点)”,为学生搭建阶梯式学习路径。
在老师们热烈讨论后,郝民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为后续教学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她强调,教研组需以两节公开课为载体开展校级教研活动,重点探索“数字化学习平台助力学生学习”的路径,确保教学落到实处,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针对课例优化,她提出三大核心方向:一是精简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确保每个环节的产出都服务于最终目标 —— 例如 Volunteering 写作课须在总分框架下聚焦“quote sandwich”技巧,精选引言并深化理解;概要写作课须以“proofread”为新知核心,突出正反论证类型文章“兼顾正反观点”的文体特点。二是树立单元视角,例如 Volunteering 写作课须紧扣单元主题,强化“you(志愿者)”的主体定位。三是强化“数智化工具”的实用价值,将平板、评价平台等工具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真正实现 “技术赋能教学”。
最后,邹一凡老师再次强调研修主题的实践意义,号召全体教师结合研讨建议优化教学设计,将“数智化赋能思维品质培养”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写作课中,推动学校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撰稿:潘倪婕
审稿:马书生 杨颺
摄影:潘倪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