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中学2017年科技夏令营活动述评
一棵树的成材,需要土地的滋养、雨露润泽和阳光照耀;一个人的成材,同样需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中吸收新知、提升能力。就在今年的7月14日至16日的三天时间里,我校近30位学生带着他们的14个课题,参加了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科技夏令营活动。三天的集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指导的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学生的成长和收获硕大丰厚。

一、形式多样的活动
此次夏令营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为期三天的集训,项目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们聆听了《放飞梦想,大学在望》的讲座,参与了留学生留学俄罗斯生活的分享会,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启蒙;
两个指导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中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活动》、《科技作品如何培育》为他们提供了方向的指引和技术方法的支持;
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课题、提出建议启发了研究的思路,硕士研究生对论文撰写和作品阐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成员推动了研究的进展并不断完善;最后进行的课题成果的汇报和评审为本次活动拉上了结束的帷幕。

二、实力雄厚的导师
此次夏令营指导学生的专家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雷教授领衔,并聘请华师大教育学部白芸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周根余教授莅临指导。几位专家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给予了学生们周到细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张教授把学生的课题分成社会现象和观点、方法研究以及系统开发等几大类别,分别引导14个组的成员思考各自课题的价值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白芸教授开设的讲座《中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课题,指导学生如何确立选题、怎样查阅文献、怎样选取样本等重要内容。经其点拨,多个课题组意识到研究范围过大、样本容量不足等问题,如“朱生豪身世与思想”、“手游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课题。
周根余教授《奇异多彩的自然界》,介绍了几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他们的科学贡献、研究成果得出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也让学生领会到了研究的思路和过程中的乐趣。
“北斗创智”中心的管理团队和朱家角中学的科技教师的全程带教保障了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蒋伟勇校长在聆听学生汇报成果,参与评审的活动中既肯定和鼓励了学生的创意和优点,也提出了切实的改进建议、启发了学生进一步完善课题的思路。比如在听了“桂圆核的发芽条件探究“一组的汇报后,蒋校长点评、建议道:“桂圆核发芽的条件通过文献可以查阅,研究怎样改善桂圆核发芽的环境和条件是否更佳?”他对“手游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组的建议是:可否探究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沉迷于《王者荣耀》之类的手游?从原因出发,提出多个方面的避免沉迷的建议会不会更有效?
毋庸置疑,此次夏令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整个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有力支持,而导师的深厚实力和专业能力则是学生见识增长丰厚、能力提升快速的保障。

三、切实丰厚的收获
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接受资深专家的指导,学生们在夏令营这个平台上尽情吮吸知识的精华,展现各自的聪明才智和青春风采。经过修改、完善后有的研究课题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令人感叹前途无限、后生可畏。

深处美丽的华师大校园,畅想、了解了大学生活,经历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学生们对大学校园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前,这势必激励他们在高中学习生活中砥砺奋进,为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努力。
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考课题的价值和不足,修改课题成果的表述,撰写下一步的研究方案……围绕各自课题进行了三天的培训后,学生们的研究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研究的报告进一步走向成熟,这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
成熟后的课题是今后参加相关竞赛的材料积淀,也能使他们能在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自主招生中胜人一筹。




更大的意义也许在于,他可能对学生一生致力的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夏令营有三个基于“北斗”卫星的课题,一个关于测量蔬菜的农药残留,一个是开发汽车安全监控系统,还有一个开发红外激光节能路灯系统。看着这些青年才俊侃侃而谈时自信和热情的目光,听着他们专业的科学术语,体会着他们构建系统的原理,让人油然而生赞佩之情。我分明感到今后他们中会有人从事今天所研究的课题领域,而且会产生杰出的人才。
附部分体会:
和科研的一次美丽邂逅
——科技夏令营感想
高一(2)班 张亚婷
经过三天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科技夏令营,我收获到了许多知识。张教授介绍的许多优秀的大学,让我对自己未来要接触的大学有了解并产生了相关的规划;白芸教授开设的“中学生如何开展研究”的讲座,让我在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有了一定的方向;留学生所讲的留学经历等内容让我对学习、研究、生活、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三天中的太阳尽管毒辣难忍,日程安排紧张、忙碌,但对于我来说,三天过后平静下来,这小小的“磨难”又似乎不算什么。我在活动行程中,更多的是收获了快乐,也体验了一把晚间艰苦奋斗的生活。
三天中收获最多的,莫过于我们将自己的研究抬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原本的研究,尽管看起来内容丰富,实则却有不少的漏洞,内容也有些空洞。但是经过三天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正和我们自己不断的修改,原本的研究在我们一步步的修改下也变的越来越好。第一天汇报时的不自信和紧张在第三天时也被自己的平静所取代。
在修改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是修改题目、制定内容了。研究前期困难重重,我们在面临要缩减的题目盐焗的范围时不知所措,但幸运的是研究生哥哥给了我们切实的指导。研究真的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沉浸在其中像是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我们下定决心将已有的研究变动许多,甚至连吃饭的路上也不忘讨论,希望能尽快将它做出。今晚不顾身体的疲惫,熬夜将它做出。当研究成品出来的那一刹那,一股巨大的满足感涌入我的心头。那时我似乎也有些明白那些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有些疯狂的研究家,面临着种种困难为何总不放弃,迎难直上,有时仅仅只是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可能性。
三天的科技夏令营,谁能说不是一次与研究近距离的美好邂逅呢?
在酷暑中追求心灵的清凉
——科技夏令营感怀
高一(7)班 陈诗文
来夏令营的第一天早上十分困倦,在路上乘了两个多小时,头晕的不行。然一到华师大头晕感就渐渐消退成为灼热感了,进入公共教室得到空调的滋润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上午印象最深刻得是俄罗斯留学生路之羽大厨和张家诚生动地为我们阐释了留学的两面性,而俄罗斯美女Lisa则为我们展示了俄罗斯的红帆节等,十分有意思,当然,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她的人,可惜还没机会深入交流下。
下午两点到达教室,张雷教授就“获奖作品的主要特点”这一话题介绍了近2个小时,虽说有点疲惫,但却受益匪浅。接下来则是学生介绍自己课题的时间,自觉我们的课题不够新颖,或许也是介绍的不够有趣,一些重点没被讲到,但在下面的两天时间,就不止那么简单了。
第二天下午简直忙到飞起来,研究生与我们进行探讨,然后将我们原先的课题进行大改,一直盯着手机电脑,感觉自己眼睛都要瞎了。下午也是出了蛮多状况,比如:电脑没电,同学骑着小毛驴送我到宾馆拿充电线等等,这都是十分逗趣值得回忆的经历。晚上我们仍然在改PPT,就如何出问卷调查的题目便激烈讨论了许久,困得眼睛都快眯上了,终于在12点之前初步弄完,挺有成就感,倒头就睡。
第三天就上战场了,第一个课题给我们的震撼很大,真的很棒。轮到我们的时候,腿都在抖,哈哈!展示PPT的时候稍微有些结巴,还是没有准备充分,但总算把该要解释的都解释清楚了,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了课题,经同学建议会再加一个方面。嗯,受益匪浅。最后拿到的分数是83.2,这也算是认可了我们的努力,将在未来更加改善。
三天结束,总体而言,第一天就是轻松,第二天和第三天都蛮累的,不过也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很感谢这三天的夏令营,若有机会还想再参加。
努力的自己真棒!
——科技夏令营有感
高一(9)班 周纯昱
时间飞逝,让我盼望了半个暑假的科技夏令营结束了,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也感悟满满。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兴奋愉快,再到焦虑担忧,直至最后的释然感恩。在这一丰富的心情变化过程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来到华师大的第一天,我们初入大学课堂,华师大的张雷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他对于选择大学的感悟,引领着我们畅想大学之梦。之后是两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学院留学的两位学长风趣地展开了他们对于自己留学生活的漫谈,这让一个从小就有国外留学梦的我感到十分激动。随后俄罗斯的留学小姐姐全程用超棒的中文向我们介绍了她们俄罗斯与我国的教学区别与俄罗斯的民俗风情。到了晚上,我们组成了小分队,各自出发满校园地寻找华师大的八景。过程中我们到处地询问在校生与过路的教授,在整个华师大校园中奔跑游览着,为校园的一草一木所惊叹,不住地拿出手机拍下其美丽的风光。只是很可惜由于时间的原因而只找了7处,但一天下来还是收获满满。
第二天我们才正式开始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先各自汇报了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两位教授也分别介绍了课题研究时的要领与方法。而我们组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课题要改,而且是大改!可想到明天就要上台汇报,我们顿时紧张起来,不知所措。等到下午研究生哥哥姐姐们到来,为我们的课题做出修改。我和另一名成员拼命地思考如何定课题,终于到了下午有了眉目。我们一狠心将原有的成果抛到一边,着手了全新的课题研究,并在研究生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进展着。可谁知到了晚上张雷教授了解了我们的课题内容后,发现了我们课题的重大缺陷,可当时已经是晚上7点,明早8:30就将进行课题汇报。我和成员陷入了迷茫与惶恐之中,在走回宾馆的路上我们甚至丧气地说“要不我们放弃吧,直接找老师说弃权,只剩一个晚上的时间了。”此时的我们内心无比地着急与不知所措,但想着已经到了这儿,就要全力以赴,便相互鼓励着,回到宾馆抱着电脑完善着课题。总算是最后完成了ppt,让我们的课题有了较完整的框架,但心里还是担心着我们课题汇报后老师的评价。
很快最后一天来到,我怀揣着不安的心走上讲台,向评委展示着我们一晚上的成果。可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评委并没有否定,反而是夸赞我们的课题思路十分清晰等。在台上听着之时,我内心的不安一下成为释然。到最后公布结果时,本抱着不乐观的心态的我听见我们居然位处中间,那份惊喜之情真是难以忘却。
3天的时间很快,这次的夏令营真的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它让我知道了努力的自己有多棒,让我体会到了大学校园的魅力,谢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
科技夏令营,不虚此行!
高一(10)班 李楚玥
经过三天的夏令营,我的收获也颇为丰厚。
在刚开始夏令营的时候,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大学的生活,老师生动的演讲令我对大学的憧憬感觉浓厚,还有回国的留学生们向我们介绍了留学生活的困难和有趣的地方,而且也有美丽的俄罗斯学姐向我们展现了外国教育和中国教育不同的地方。
在研究方面,各位教授的演讲向我们清楚的讲述了如何开展我们的研究,向我们介绍了开展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说的做生物遗传的方法和做我们研究的方法的类比,既简明又形象。
教授的研究生给我们组的讲解同样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在研究生的帮助下我们组对我们的研究思路更加的清晰了,少走了许多弯路,而且研究生还向我们组提供了多种研究思路,比如在我们的研究方向上下功夫,扩展了方向,在原来只有学习的方面再新添加交流、玩手游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天的夏令营能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带队老师和诸位学长的帮助,是他们的认真负责才能使这次夏令营有意义。在就餐就寝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一日三餐都非常丰盛营养。除了这些方面,学校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研究环境——华师大的校园,华师大校园安静和充满学术气氛的环境也能让我们很快的融入,老师还给了我们时间去欣赏校园的美丽风景,唯一不足的是天气的炎热,如果能在天气还没有这么热的时候开展夏令营我想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三天的夏令营时间远远不够我们的研究,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研究也是突飞猛进,没有这三天的探讨我们是不可能做到的,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老师的辛勤教导,让我们的夏令营有更加丰厚的收获!
紧紧抓住提升自我的机会
——2017年科技夏令营有感
高一(12)班 薛佳颖
十分有幸能够参加这一次的夏令营,这也是高中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哈哈哈!
于我而言,这次夏令营是以修改和提升课题报告为目的展开的知识拓展,带着自己不完善的课题研究踏上了这次未知的旅程。
第一天的留学生讲座超级有亲和力,也让我对外国留学这一领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后也从中了解到了俄罗斯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稍作休息,迎来了第一顿在华师大的午餐,果然名不虚传,超好吃,在前往餐厅的路上不禁感叹学校真大。
下午是各个小组对于自己的研究内容的简单介绍和提要,同时老师也对我们的研究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评价。后来是由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一些有关职业和上班的深入介绍和体会,上班于我们而言不远但也不近,做好当下!
晚上回到旅馆,也是迫不及待的和同伴分享了自己一天的体会和心得,并对第二天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的早晨我们有两位资历丰厚的老教授由真实的案例引入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非常生动易懂,也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鉴,真正从过去伟大的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上学会一些实际、实用的东西,并将之传扬下去。
然后学校请来了几位在读研究生协助我们修改论文和ppt,作品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认识到了很多的思考方面和研究方面,包括研究范围的确认,研究对象的突出,研究内容的严密和呈现方式,使我们在接下来的改进和更深一步的研究中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经过一整个下午不间断的修改和讨论后,我们的展示成果也初步成型,晚自修的时候,老师也为我们的课题进行了分类,并一一归类,还为我们解答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们步入正确的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也让我们对于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时间非常快,最后一天的上午,是我们最后的成果交流,蒋校长也是一大清早就赶到了华师大等待我们的汇报,每一组课题都非常的优秀,每一位同学也都十分认真投入的参与了本次活动,老师也最终为同学们的报告做出了点评和纠正。
虽然最终我们小组的评分不是很高,难免有些失落,但是还是非常高兴能够了解正确的研究过程,知道很多新的思路,清楚论据的切入口和切入方式。同时也让我下定决心好好整顿重新出发,在接下来的挑战和交流中能够有更大的提高。
这个夏令营的节奏很快,但很充实,和一大帮子同学在一个热闹但不吵的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动脑筋,各自进步感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