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学之窗 > 语文教研组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七讲——《槛外人妙玉身世迷局》

作者:李欣然     发布时间:2021-5-7 点击数:66211

       2021年5月6日下午,在春韵楼215室由学科专家顾问唐本强老师向全体语文学科组成员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第七讲——《槛外人妙玉身世迷局》。

image.png 

本次讲座以妙玉的人物论为主题,以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导入,作为人物分析的总纲。

image.png

唐老师首先指出妙玉在金陵十二钗中的特殊性,她作为大观园栊翠庵中带发修行的尼姑,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无亲属关系,却在太虚幻境薄命司正册金陵十二钗中地位特殊,排名在王熙凤之前。又常以超越世俗,摆脱红尘的“槛外人”自诩,“槛外人”语出范成大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顺应了全书万物由盛必衰的主旨,兼有家族与个人运命的暗示。

image.png

妙玉由于其孤高乖僻的性格,再加以其出家之人的身份,在小说中一直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唐老师由“栊翠庵品茶”和“中秋夜联句”这两个主要情节入手,由该人物的外在行止逐渐深入其内心世界,同时兼及一些或隐或现穿插于文本肌理间的细节之处以洞幽烛微。

image.png

在“栊翠庵品茶”一节中,作者通过描写妙玉精于品茶的“四雅”,写妙玉之品位;古玩珍奇的“四绝”,写妙玉之身世;清高怪僻的四段话,写妙玉之性格。虽然小说中对于妙玉出身的交代含糊微妙,但由此节可见妙玉家比一妃二公的贾府更加富贵,起码是高官权贵,抑或亲王后代。再关联脂批42回总批:其中隐语,警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读者不可因其浅近而渺忽之!更可见作者寓于其中的“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皆空”的警策劝世之意。

image.png

既而唐老师又从红楼梦曲第七支《世难容》入手,分析妙玉在高洁孤僻之外更深层次的性格特质并对其最终的命运走向进行探佚。由宝玉、李纨、邢岫烟与贾环四人的评价,可以见出妙玉的“孤僻人皆罕”。在中秋联句中,妙玉以“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几句抒发了自己高洁绝俗的怀抱,她内心丰富,才华过人,高洁孤僻,藐视世俗,矜持自傲。名为佛家弟子,实却大爱《庄子》,没有佛家的“空”,却有道家的“虚”,故言“云空未必空”。而她的这种幽微高洁的内心世界仅有宝玉能够领略一二,故二玉之情实乃知己相惜之情。

image.png

      而妙玉这一人物最终的结局,由靖藏本第41回的脂批、《红楼梦曲(第七支)》以及“栊翠庵品茶”赠予刘姥姥的成窑杯可能的流转去向或可有不同的推断,但无一例外地都走向了沦落摧折的悲苦境地,这也正是作者于前文所铺垫蓄势的悲剧内核牵引所致。

image.png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00107;累计访问人数:3859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