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艺术组组织部分学生走进上海朱家角古镇课植园,开展了一场以“寻音江南・观昆曲实景悟柔音”为主题的PBL半日音乐研学活动。本次活动是我校“寻音江南”系列高中音乐研学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紧扣高中音乐课程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将课堂延伸至真实的江南园林场景中,让学生在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演出中,亲身体验昆曲“水磨调”的婉转唱腔、笛箫伴奏的柔美音色以及园林环境与戏曲情感的完美交融,课程获得师生们一致认可。

研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演细记录—演出分析我拆解—小组讨论深探究—我的观演感受”四个实践模块,从听觉、视觉、触觉多维度感知昆曲艺术的“雅致含蓄”之美。在实景演出区,他们专注记录唱腔细节、分析“唱腔—伴奏—场景”三者协同的美学逻辑,完成PBL任务单中的探究任务。“流水声搭配笛音,再加上牡丹亭的景致,终于懂了书中里‘雅致含蓄’的江南美学是什么意思。”一名学生在观演记录中写道。


返校后,老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复盘与展示分享。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观演感悟、分析协同逻辑、展示研学成果,不少学生表示:“原来昆曲不是遥不可艺术,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每一段唱腔,都在讲述江南的美”。

从研学前的昆曲知识预习、安全礼仪培训,到课中的实景探究、互动体验,再到课后的成果梳理、传承实践,完整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水磨调特征、昆曲伴奏乐器等核心知识,更提升了听觉辨析、跨学科关联、小组协作等关键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显著增强。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我校音乐课程从“校内课堂”向“实地情境浸润”转型的重要实践。通过“PBL 项目制设计”—“进阶式任务清单”—“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了“校内导入—园内实践—校内总结”的闭环课程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未来,学校艺术组将继续深化“寻音江南”系列课程建设,推动更多音乐模块与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中音乐研学课程体系。
撰稿:冯蓓蓓
审稿:谢建妹、田春红
摄影:艺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