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处室工作 > 政教处工作

【国旗下讲话】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作者:陈海侠     发布时间:2023-6-21 点击数:14990

 

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弘扬传统文化,让同学们回归传统,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学校特别邀请高二3班顾怡俪带来国旗下讲话“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微信图片_20230621081842.jpg

顾怡俪同学首先带领大家去回顾端午节的民俗起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写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千古诗篇。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因国都被攻占,奸臣禁察言,他抱石投江,以身殉国后,人们常在五月初五这天缅怀纪念他。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顾怡俪提醒大家,端午节纪念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人格标尺。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除了物质载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审美的典型。

最后,顾怡俪号召大家保护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正是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符号意义上的“根”,中华民族的澎湃精神才化为不竭的筑梦动能。


撰稿:陈海侠

审核:王志刚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01629;累计访问人数:386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