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处室工作 > 政教处工作

【社会实践】锄落田畴春意动 学农少年志耕收

作者:靳芊羽,葛梦絮,梁子晗     发布时间:2025-1-13 点击数:4512

 ——朱家角中学高一学生学农活动

2025年1月10日,朱家角中学全体高一学生于慈田自然劳动教育营、红旗村会所等地展开学农劳动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步入田地、手磨米粉、割稻脱粒等多个劳动活动,在寒风中劳作,在实践中体会到深刻的伟大劳动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425.jpg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天,我们在田间课堂中,我们学习到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气候、物候、季节来命名的,譬如惊蛰的响雷、谷雨的润泽、大寒的瑞雪……深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历法体系。在当时没有日历的日子里,农民们根据节气来判断农忙与农闲的时期,可谓是将自然现象利用到了极致。据老师所言,二十四节气也被列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文化的桥梁,连接着古今,传承着智慧,在当今这个现代社会焕发出了生机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7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802.jpg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721.jpg

“谷雨时节谷雨来,青菜嫩苗破土开。雨水浇灌勤松土,丰收满园乐开怀。”

在学习到了节气有关的知识后,我们迅速投入了实践——亲手种植小青菜。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到种植过程中。手持小铲、精心翻土、细心播种、耐心浇水,每一个步骤都由我们亲手操作,小小的青菜嫩苗在冷风中挺直了脊背,黄土映着嫩绿色,而我们的脸被寒风吹得发红,第一次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劳动过程有多么辛苦,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尊敬。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435.jpg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459.jpg

依据节气,我们种下的小青菜会在雨水和谷雨时吸吮甘露,在地里扎牢根系,就像我们一样不断生长,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不一样的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500.jpg

农场里不仅有各类农作物,更多的还是小动物们。在它们生活的区域,有的大鹅在互相“比试”翅膀,还有的鸡鸭在忙着吃小青菜,更有小羊嘴里叼着一根草嚼着。当我们在卖力割水稻,种小青菜时,旁边时不时传来几声白鹅的叫声,也为我们的农场体验增添了一份情趣。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542.jpg

随后,我们前往大棚内了解了过去在劳动中经常使用的农具,过去的农具常常都由木头制成,例如木犁,旧时以牛牵引,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早在春秋时就开始使用;还有脚踏脱粒机,主要由一个木制的机架和一个铁制的打谷轮制成。我们在现在看到的脱粒机都是由金属和钢材制成,但像这样的木头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同学们都觉得十分新奇,开始认真地分析起它来。

微信图片_20250110143545.jpg

在观察完农具后,学生们走进红薯地,继续进行挖红薯的实践活动。随着铁铲的挖掘,厚重的泥土被翻开,红薯的面貌就此显现。无论是硕大的还是小巧的,同学们完整挖出红薯时,即便手上已沾满泥土,心中却充斥着收获的喜悦。在田地间劳作,感受着劳动的质朴,付出自己的力量,也将收获劳动的果实。外皮微微焦糊的烤红薯在同学们的手中仍热气腾腾,橙黄的颜色映出其味道的甜香,独属于烤红薯的醇厚滋味,简单纯粹,却让同学们心生暖意,忘却寒凉。

劳动,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此次劳动社会实践不仅磨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意志,也让每位学生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义所在。在日后,朱中学子也将在劳动中学习与进步,高呼“劳动最光荣”的口号。


撰稿:靳芊羽,葛梦絮,梁子晗

审核:王志刚 魏强

摄影:各班带队教师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26447;累计访问人数:3295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