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处室工作 > 教导处工作

【人文课程】“智慧人生”哲学课程:解码哲学本质,探寻人类永恒之问 ——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课

作者:沈亚燕     发布时间:2025-9-17 点击数:773

 

2025年9月15日,我校“智慧人生”哲学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在备受期待的第一课上,我们荣幸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高瑞泉教授,为同学们深入解读“哲学的本质”,带领同学们梳理哲学的起源、功能,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哲学面临的人类普遍而永恒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916112654_37_8.jpg

课堂伊始,高教授并未直接给出“哲学”的定义,而是通过辨析哲学与数学、音乐等学科的区别,引出“哲学的工具是语言”。接着,高教授列举了两岁儿童善恶行为的例子,启发学生对善恶论的思考,并进一步讲明“批判性思维是哲学的核心工具与本质特征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916150757_38_8.jpg

在讲解“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功用”时,高教授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向学生娓娓道来泰勒斯、苏格拉底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哲学源于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追问,是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必然产物。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大胆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对现有的知识分析、反思,进而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理性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917104249_42_8.jpg

接着,高教授列举了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事例,重点与学生探讨了 “哲学面对的人类普遍而永恒的问题”,其一是“天人之际”(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气候变化、撞击小行星等。其二是“群己之辩”(即人与人的关系),如《周处除三害》《鲁滨逊漂流记》等。

微信图片_20250917104318_43_8.jpg

高教授循循善诱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堂课打破了对哲学“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激发了探索哲学的兴趣。

 

 

 

 

撰稿:沈亚燕   

审核:马书生、蒋磊 

摄影:沈亚燕。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12号  沪ICP备2021005243号-4

联系电话:021-59231668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3

 

 

 

当前在线人数:44250;累计访问人数:3866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