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下午,在春韵楼215室由学科专家顾问唐本强老师向全体语文学科组成员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讲座——悲金悼玉贾宝玉。


本次讲座首先从贾宝玉登场之前的铺垫入手,分别聚焦于第二回、第三回与第八回展开。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提及贾宝玉出生时的异象:“衔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而诞”。第八回“识通灵金莺微露意”中又点出通灵宝玉具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神奇力量。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见,此一回中,将旁人对宝玉的描述与宝玉实际的形貌对举,先抑后扬。尤其是对宝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以“四次点睛”(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平生万种情思、睛若秋波)极写其情。同时又以《西江月》二首,对宝玉的一生加以预示。指出宝玉无意于仕途经济,同时不懂惜取富贵荣华,虚度青春,无力实现家族中兴。

而这一点又与曹雪芹的人生体悟切近相关。唐老师以曹雪芹友人敦诚所作的两首《赠雪芹》与《寄怀曹雪芹》文献资料加以证明。指出其中描摹的曹雪芹写作小说时的景况与《红楼梦》中写宝玉的《西江月》相合。

随后唐老师又聚焦于“叛逆、意淫、正邪两赋”这三个方面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点。
“叛逆”是贾宝玉的第一重性格特质,他追求个性的自由,不认同正统的科举程式、世俗观念。这一种性格特质散见于小说文本各处,比如第5回中宝玉不愿意在装饰有《燃藜图》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屋舍内歇息;第32回中宝玉湘云、宝钗劝其重视仕途经济的规箴极度反感;第36回宝玉挨打后同袭人的生死对白所折射出的与众不同的“生死观”等等。宝玉的第二重性格特质是“意淫”,其本质是一种对“美”的纯粹赏爱,通过与美好纯洁的女孩子们缔结精神连带,从而在无意义的人生中寻找意义的精神寄托。第三重特质则是“正邪二赋”,这一性格特质的设定使得宝玉的形象越发丰满立体,按刘再复的“性格二元组合论”,宝玉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双向性、模糊性与整体性:善恶、美丑、真伪的对立统一;忠于内心与违背内心的双向逆反运动;人内在的争斗与取舍、言与行的背反。人本身的不稳定与外在环境的多变,导致人的多变。而这种不完美的缺憾,使得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更显得真实。
唐老师的这一次专题讲座紧扣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质,立足于《红楼梦》对应章回的文本细节与相关学术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而剀切的人物论专题讲座,对全体语文学科组老师把握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带来了深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