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下午,在春韵楼215室由学科专家顾问唐本强老师向全体语文学科组成员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第五讲——《钗黛合一,儒道相融》。

继上一回整本书阅读专题第四讲“潇湘妃子林黛玉”之后,这一次的讲座围绕薛宝钗这一人物,关联书中各个相关章回,展开了细致周密的分析,同时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比肩相较,指出钗黛精神质性的不同之处。

唐老师首先从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宝钗所掣得的花签“艳冠群芳”生发开去,由花签上隐前歇后的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入手,结合判词《终身误》,分别分析了宝钗这一人物身上“无情”与“动人”的两个面向。

“动人”指向的是宝钗外在的“形貌艳丽,天真活泼”,《红楼梦》中对于宝钗之美的描摹散见于文本各处,其中比较显明的两处是“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与“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极写其丰美莹润。除却外在的妩媚鲜艳以外,“动人”还指向其内在的“善解人意,处事得体”,比如第二十二回宝钗在生日宴上投贾母所好;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之际体察元春之好恶并点拨宝玉“绿蜡”之典;甚至在第五十六回中对于家下众人也能够“小惠全大体”。
而其处事合宜的根本则在于宝钗对于人情的练达、礼教的尊奉,由此深谙等差秩序的平衡之道。

除此之外宝钗也是“学识广博,才华出众”之人,在第二十二回中宝钗独独垂青于《山门》中的一支曲《北点绛唇·寄生草》,尤爱其中写到鲁智深剃度五台山的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体现其对于曲艺的精通以及高雅独到的审美鉴赏力,也暗含其思想内核中儒释道合流的倾向。

最终唐老师结合相关就“钗黛合一”进行了总结。在《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册正册判词其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就暗寓“钗黛合一”之意。红学家俞平伯先生也在他的学术专著《红楼梦辨》与《红楼梦研究》中提到:“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感,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太虚幻境中之可卿,明为钗黛作一合影。”“钗黛在二百年来成为情场著名怨家,众口一词,牢不可破,却不料作者要把两美合而为一。”

因而钗黛二者的关系就如同甄贾宝玉的关系一样,异中有同,实是似分而合、一体两面。比如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尤为突出,唐老师以五言整句对其加以总结:“宝玉反仕途,科举中举人。宝钗拒杂书,坦陈亦偷读。黛玉轻世俗,忏悔读杂书。钗黛常抗衡,最终结金兰。”
